考研网上

北大行管考研(行管考研考什么科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北大行管考研





教育北大行管考上10人,且包揽1-7名,2016北大行管录取11人!2016 学员武运帅(391分状元)、李叶钦、王斌、武佩静、苏永宁、夏梦美、刘璐、张赫、黄磊、潘萍(港澳台)等10位成功考入北大,占北大行管录取用总人数的90%,远远超过其他机构的总和! 教育连续6年包揽北大行管状元,分别是2016武运帅,2015王斌,2014李自可,2013郭年顺,2012王柳,2011周武良,历年 学员均占北大行管录取人数80%以上,远超其他机构总和,成为北大行管定向输送基地,是北大行管考研状元的摇篮。



备注:有的小机构拿着本机构的学员做虚假宣传,请大家到机构进行考察,本机构照片、视频都有存留,欢迎打假!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武运帅感言:



各位2017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叫武运帅,是 教育的一名学员。在 的学习中,我对考研的整体规划,专业课重点知识的把握以及答题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收获颇丰。卢老师推荐的小循环加及时复习的记忆方法也非常的实用。



考研可以说是一场关于体力、脑力、心力的综合考验。它既需要顽强的毅力,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我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可以保持初心,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可以圆梦北大!



一、北京大学最新信息(招生专业、学习年限、考试科目、复试内容)











ps:名师解析:



1、从近4年的录取来看,北大行管是考研热门专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北大行管的就业形势好,又不考特别难的数学。从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来看,一般在350-375之间浮动,平均来看在365分以上。报录比在30:1左右浮动。



2、考生按一级学科统考,并按一级学科统一排名的先后确定复试资格,考生所报专业以及专业内的方向不影响复试资格的获得。最后按一级学科内总成绩(初试(即笔试)占总成绩的70%,复试(即面试)占总成绩的30%,最后加上听力成绩)排名录取。如一级学科内某一专业的过线人数大于招生人数,则按照排名次序和自愿原则调剂到一级学科内其他专业。



3、从近5年数据分析,初试 共课拉不开多大差距,拉大差距的是专业课,尤其是专业一,大部分考生过90分都很困难。专业一过90分,专业二过120分,就有希望进入复试,当然公共课不能拖后腿,每门得在65分以上。我们的集训营学员专业课平均分数在235分以上,进入复试的几率就很高。2016年28人进入复试,22人参加过我们的专业课辅导,专业课最高分250分就出自集训营高强度辅导。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掌握好正确的复习方法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最关键的两点。



二、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名师详解



考试科目一:657行政学原理



1、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萧鸣政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考试科目二:861综合(二)



1、陈庆云著:《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罗豪才等著:《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包万超著:《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4、朱天飚著:《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袁荫棠《概率与数理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个书不用全看。而且我们已经系统整理了概率与数理统计的真题答案以及重要知识点。在我们最新出的《2017北大行管考研专业课一本通》里。



名师解析:



1、专业一的命题中,《公共行政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占 75 分。其中《公共行政学》这本书内容较多,知识点颇为繁杂,建议考生阅读时能够结合一本通和专业课老师讲解进行。在阅读这两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要保证没有知识的死角,另一方面还要对重点知识章节进行强化记忆和扩展。



二本书的重点章节如下: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和第二十章是重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是重点。



2、专业二的命题中,《公共政策分析》占75分,《行政法学》与《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占50分,《比较政治经济学》占25分。



关于《公共政策分析》这本书的重点章节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节、第十章。



关于《比较政治经济学》这本书,朱天飚老师已经调任浙大,但从这两年的真题来看,还是能用到这本书的很多知识点。不过分值不是很高,在 20分-25分之间。



关于“行政法学”部分的备考,建议使用我们新出的《2017北大行管考研专业课一本通》就足够了,历年真题没有超过这个范围的。今年还押中行政法的一道大题,模考班中就有讲解。



3、此外,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当前与本专业相关的时政热点,不妨尝试着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自己理论结合实际和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些热点如下:“创新型国家建设”“简政放权”、“政府与市场”、“精准扶贫”等等。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近几年分值固定在25分左右,从历年真题来看,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求均值、求方差、假设检验、线性规划、求线性方程、求置信区间”等,并不是很难。



名师总结:北大行管所考知识点绝大部分都能从参考书中找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也能依据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间接找到,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考研专业课复习时看书的基本要求。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考研就是个应付考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做学术的过程,不是看的学术名著越多越好,而是把指定的参考书看懂吃透,该理解的理解,该记住的记住!这样,专业课300分你就可以放心的拿到250分左右了!



三、2017年北大行管考研独家专业课通关一本通







一本通目录:







四、北京大学行政管理最新(2016)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详解







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最新(2017)考研模考题分享







北 京 大 学



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1



=============================================================================================================



考试日期: 2016.10.05 试题名称: 675行政管理学



姓名:



分数:



说明:考试时间9:00——12:00,闭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



一.名词辨析题(40分)



1、职位评价是确定每个工作对组织的具体贡献与价值的过程,是职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职务分析的基础。



2、“权责一致”是一般原则,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可以依法赋予行政主体某些行政特权,这时候就会发生职权与职责的分离与不一致。



3、政府必须有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行政权力,因此,政府能力是行政权力运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4、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就是政府部门中的全体工作人员,也就是履行公职的国家公务员。



二.简答论述题(35分)



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6.9%,创下六年来的新低,同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公共财政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75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目标,将“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作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分别运用《公共行政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知识,谈谈以下问题。



(1) 为了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当前应该如何推进权力清单制度?为什么?(40分)



(2) 在推进权力清单制度中,针对某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不放权”、“权力任性”的现象,你有什么对策?为什么?(35分)



北 京 大 学



201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1



=============================================================================================================



考试日期: 2016.10.05 试题名称: 861综合二



姓名:



分数:



说明:考试时间9:00——12:00,闭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



第一部分:发展管理 (25分)



1.后发展国家的“发展”是指什么?国家为了促进发展主要采用什么战略?(15)



2.材料“ 在政府中掌权的人,容易自以为非常聪明,并且常常对自己所想象的政治计划(plan of government)的那种虚构的完美迷恋不已,以致不能容忍它的任何一部分稍有偏差。他不断全面地实施这个计划,并且在这个计划的各个部分中,对可能妨碍这个计划实施的重大利益或强烈偏见不作任何考虑。他似乎认为它能够像用手摆布一副棋盘中的各个棋子那样容易地摆布诺大一个社会中的各个成员;他并没有考虑到:棋盘上的棋子除了手摆布时的作用外,不存在别的行动原则;但是,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动原则,它完全不同于立法机关可能选用来指导它的那种行动原则。如果这两种原则一致,行动方向也相同,人类社会这盘棋就可以顺利和谐地走下去,并且很可能是巧妙的和结局良好的。如果这两种原则彼此抵触或不一致,这盘棋就会下得很艰苦,而人类社会必然时刻处在高度的混乱之中。”



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这段材料对你的启示。(10)



六、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复习规划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初——3月初):



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 确定考研院校专业 、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1月底):



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2月上旬——12月中旬):



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



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2月中旬——考试):



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美的知识储备,优秀的答题能力,强健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赢在终点,笑到最后。







七、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考研核心章节



北大行管考研内部资料——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讲义



第二章 行政职能【核心章节】



名师卢老师解说:张国庆老师曾说“公共行政学有三大支点,一是职能,二是权力,三是财政”。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起源来看,之所以提出创立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让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因此,“行政职能”是整本书的核心,其他一切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从历年考研试题来看,每年都是考察的重点。本章围绕行政职能的缘起的叙述是沿着西方和东亚两条线索展开,重点是罗斯福新政,这个比较容易考察论述题,尤其是罗斯福新政对行政职能再认识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此外,历史地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调整而不断演化、修正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行政学全书的核心线索,也存在于本章。政府与市场关系相关的基本理论,诸如“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也是大家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知识点,当然还要注意结合当前我国政策方面的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捕捉潜在的热门考点。



第一节 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问题是一个与国家现象同样久远和复杂的问题。自有国家以来,政府行政职能问题始终是关于政府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罗斯福新政——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波及面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倒了崩溃的边缘:



企业破产和经济秩序衰退。



金融体系接近崩溃。



失业剧增。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社会危机。



此时,古典经济理论都成了废物,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以罗斯福为首的新政派相信,大萧条不仅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而且是政治崩溃的结果。因此,必须大大扩展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国家的作用,挽救国家和国民。为此罗斯福启动了应对危机的3r革命: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通过两个百日新政,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的法案。使总统职位恢复了生气。为了保证行动的有效性,罗斯福和新派集中注意力于公共事务,大大强化了政府的职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立法职能。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行政职能。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经济职能。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一场革命,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本人也因此成为了哪一个时期美国人的共同的领袖。关于对政府职能的再认识,在政府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先后出现了混合经济、福利国家以及行政国家的现象,他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再是守夜人的角色,而是成为了其中一个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部分。政府干预经济事实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但是干预的合理性和实践效用则取决于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二、东亚经济奇迹——后发展国家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产生



结合公共行政学第十八章 p499.



三、东亚金融危机——后发展国家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修正



推论: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换言之,如何定位政府的社会职能?



解析:



1.通过制定和执行社会发展政策,从主要维护社会秩序转向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包括适时制定和执行退休养老政策、医疗保健政策、安全和保险政策、环境和资料保护政策、住房政策、物价政策、教育政策以及道德重塑等。



2.破处资源占有的垄断,尤其是借助公共权力实现资源占有的垄断、实现社会财富相对公平的分配、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水准而不仅仅是富裕程度,是重释政府社会职能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涵义



一、行政职能的涵义



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概括的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准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考察公共行政职能的角度:



公共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二、行政职能的扩展(结合 p13“行政职能扩展”和 p100“行政国家”)



第三节 行政职能的构成



一、亚当.斯密的理论



政府的最佳作用只在于三大职能:



1、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2、为把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3、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二、詹姆斯.布坎南的理论



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三、张金鉴的理论



行政职能大体可以分为维持、保卫、扶助、管制、服务、发展六个范畴。



维持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



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



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



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



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



第四节 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涉及政府的政治职能,即权威与民主的关系。



(一)精英政治盛行



精英政治:其基本的涵义在积极的意义上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社会的极少数卓越份子及其组合的集团,承担起了领导社会前进的责任,并因此实际享有和运用广泛的国家权利;在消极的意义上则是指所谓精英统治,即社会的极少数人及其组合的集团,实际控制甚至垄断了国家的权利,国民实际政治权利因此受到限制、侵害甚至被剥夺。



(二)公共支出增长



1、瓦格纳定律:一百多年前,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考察了几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情况后,曾经以瓦格纳定律(亦称政府活动扩展法则或公共支出膨胀法则)的方式预言: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因此将不断膨胀。



2、恩格尔定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 1857 年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随着家庭和隔热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3、正义之上理论:普遍的正义理念 高于一切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正义来自于不受任何利益制约的个人自由权,正义不应建立在特定的利益之上,不能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权利。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提示:备考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的同学,可以结合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来复习。



1、市场失灵



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由于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表现:



名师解析:研究生考试中往往会从市场失灵的表现出发,尤其是一些现实中的例子,来让考生进行分析。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⑷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



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尽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原因:



(1)公共产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3)外部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5)非对称信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2、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表现:



(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

决策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决策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



1)缺乏竞争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



(3)政府的寻租



“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在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另一方面,殉葬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主要有三类:(1)



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3)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这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原因: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皮纹、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全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



3、帕累托最优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 1897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对于某种经济资源,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进而,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



4、帕累托改进



用帕累托标准衡量,任何经济活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但至少会使其中一个人收益,这样,社会财富总量就会增加,或者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1)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国家公共经济活动与私人资本运作的合作,指导社会消费倾向。



(2)实行积极的公共金融和财政政策,通过有意识的国家财政岁入、岁出和货币供应、利率等国家经济活动影响有效需求和社会总就业水平,包括改变租税体系、政府直接举办公共工程和投资非生产部门、甚至扩充军备等。



(3)举债支出,即政府举债投资公共事业和弥补预算赤字,借此提高有效需求,增加总就业量。



6、钱德勒革命



美国企业史研究学者,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以三部曲的经典著作,《战略与结构》《看得见的手》《企业、、的规模与范围》在美国工商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美国企业界的管理革命,有人称之为新科学管理运动,或者称之为钱德勒革命。钱德勒把美国大企业的成长和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即领取薪水的职业经理在企业管理职能上对企业主的替代—综合起来,定义为管理革命。这个管理革命的结果就是“看得见的手”(现代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在许多方面代替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协调),成为现代工业经济中的主要资源分配者。以大公司经理阶层为主体,以管理协调为手段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的市场自发协调的看不见的手,更能增加资本的竞争力,更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7、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从弗里德曼针对凯尔斯的经济理论提出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开始,一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理论主张,其中,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伦敦学派,以拉弗为达标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这些理论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在:



(1)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2)政府的缺陷源自担任政府公职者的有理性的自私人的人类特征,也就是说,基于人的理性地追求私欲的本性,(3)政治生活中人们同样要对自己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



(4)必须强调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热点链接: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和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效率: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



(一)效率优先论



效率优先论认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即没有个人权力就没有个人自由,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效率。因此,个人权力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1)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竞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力相联系。(2)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应个人努力的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



(二)公平优先论



公平优先论认为公平是个人天赋权利的具体化。这种权利不适用于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市场竞争导致的个人收入的巨大反差,是对个人权力的直接侵害。市场从来都不是按照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评价和付酬的,因此只有运用公共权力,即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均等。



(三)效率与公平平衡论



效率与公平平衡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据此,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主张同时建立以利润为目的的私有经济和以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公共经济,进而在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于机会均等的制度,借以在保持以自利为导向的效率的同时,通过政府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有效的宏观调节,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是效率与公平平衡论的代表之一。在奥肯看来,平等与效率都是很重要的,社会要存在下去,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折中。折中的途径既不是效率优先,也不是公平优先,而是二者兼顾,即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奥肯的名言是:或许这正是为什么他们互相需要的道理----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







八、北大行管考研独家真题答题方法示范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 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这是最主要的。



?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如果做到??,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 字为佳。如果是a4 的纸,以5-8行为佳。



(二) 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工资就是薪酬”。(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 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 点,每条150-200字。



?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不能缺少)



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 为佳,时间为15-20 分钟。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 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论述题字数在1500 左右。用时为25-30 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这是主要的部分)



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答题示范】



例如: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给出一段描述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材料。请运用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失灵,是否存在政府失灵?运用什么政策工具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



第一,明确案例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然后阐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阐释政策工具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具体说明为什么在房地产市场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以及运用什么政策工具。



【案例分析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要先分析、铺垫理论。



第二,要做到理论和材料的有效结合,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结合的方法或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或为运用理论对材料的相关问题进行评析,这个需要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案例分析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案例分析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名师结语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135分及以上的高分,答题方法不可忽视。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每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12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模考,一般考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4-5次,就能熟练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



教育官网:www.eyanedu.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北大行管考研(行管考研考什么科目)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