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2001年河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1、明治《五条誓文》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的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具体内容是: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文武一途,下及庶民,使各遂其志;破除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该誓文反映出学习西方,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决心。《五条誓文》是日本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方针。

2、凯末尔革命

1919-1923年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1920年8月,苏丹政府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同年打败苏丹哈里发军,1922年战胜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同年,废除苏丹制度,推翻奥斯曼帝国。1923年签订《洛桑条约》,迫使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成立土耳其共和国。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

二、简答:

1、法国的启蒙运动

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一)背景。(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2)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思想主张。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以及全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限制王权,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霍布斯等,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德国的席勒、歌德等。

??启蒙运动历史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4)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在启蒙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6)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略)

三、论述

1、分析俄法德美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一)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原始积累的方式看,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从工业革命的进程看,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业。

(二)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工业革命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盛行种植园奴隶制,工业十分落后。

(2)外国移民是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大量涌入的移民,不但给美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而且还带来欧洲先进的技术,美国人民创造性地加以改进,从而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

(3)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是美国工业革命所独具的特点。60年代后,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西部发展,工业中心逐渐西移。西部一方面为美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畜牧业产品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广阔市场。正是由于西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使得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强国。

(三)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的方式看,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其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解放农奴时的赎金。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向农奴收取高额的土地赎金,地主贵族攫取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同时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除少数成为富农外,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也成立了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2)与英、法两国不同,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超过了英、法,并且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促使德国经济的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

(3)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这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德国的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普鲁士为了武力统一全国,实行“铁血政策”,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重心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4)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为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在国家干预方面,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

(四)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俄国技术落后,资本积累不足,所以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俄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俄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一开始便为外国银行家所操纵,重工业基本为外国资本所控制,不少企业是外国资本家直接投资开办的。外资的大量引进虽然加快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也造成工业利润大批流向国外,这对本国的资本积累是不利的。

(2)俄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特点是发展极不平衡。在地理上,工业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在东部和东南边远地区,特别是在“边区殖民地”仍保持着原来的农业社会形态;在时间上,起伏波动较大,高涨与低落交替出现,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不够协调,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在工业内部,一方面兴起了一批采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另一方面靠手工劳动的旧企业和农村手工业仍大量存在。

(3)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和技术落后是俄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由于俄国没有建立发达的机器制造业,因而企业设备供应不足,更新缓慢;特别是政府长期实行保护关税,使本国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垄断地位,削弱了革新生产技术的内在动力,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俄国居多数,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加之俄国文化教育落后,国民文化水平和工人的劳动素质比较差,所以俄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2、斯大林模式

1936年11月25日,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讨论和通过了新宪法。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一)特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

(1)限制以致取消党内民主。(2)强化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绝对控制,以苏共中央取代中央政府职能。(3)总书记个人专权政治模式的建立。权力向苏共的最高领袖个人手中集中,使总书记变成全党的最高领袖和国家的首脑。

(二)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是:(1)管理方式上的中央绝对的集中统一管理。最高管理机构是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各部门的总管理局,以下是各加盟共和国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的企业。(2)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下达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中央部门事无巨细地规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甚至月度计划,对于中央的计划,企业必须执行。与指令性计划的特点相关联和相适应,行政命令手段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管理方法。

(三)教训。斯大林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执行命令手段迅速 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集中于某一部门或某一重大项目。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都足以证明这个体制的高效率。但这一模式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明治《五条誓文》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的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具体内容是: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文武一途,下及庶民,使各遂其志;破除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该誓文反映出学习西方,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决心。《五条誓文》是日本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方针。

2、凯末尔革命

1919-1923年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1920年8月,苏丹政府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同年打败苏丹哈里发军,1922年战胜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同年,废除苏丹制度,推翻奥斯曼帝国。1923年签订《洛桑条约》,迫使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成立土耳其共和国。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

二、简答:

1、法国的启蒙运动

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一)背景。(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推翻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2)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思想主张。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以及全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限制王权,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霍布斯等,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德国的席勒、歌德等。

??启蒙运动历史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4)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在启蒙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6)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略)

三、论述

1、分析俄法德美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一)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原始积累的方式看,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从工业革命的进程看,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也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业。

(二)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工业革命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盛行种植园奴隶制,工业十分落后。

(2)外国移民是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大量涌入的移民,不但给美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而且还带来欧洲先进的技术,美国人民创造性地加以改进,从而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

(3)与西进运动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是美国工业革命所独具的特点。60年代后,工业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西部发展,工业中心逐渐西移。西部一方面为美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畜牧业产品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广阔市场。正是由于西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使得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强国。

(三)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的方式看,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其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解放农奴时的赎金。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向农奴收取高额的土地赎金,地主贵族攫取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同时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除少数成为富农外,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也成立了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2)与英、法两国不同,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并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超过了英、法,并且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促使德国经济的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

(3)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这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德国的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普鲁士为了武力统一全国,实行“铁血政策”,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重心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4)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为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在国家干预方面,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

(四)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俄国技术落后,资本积累不足,所以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俄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俄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一开始便为外国银行家所操纵,重工业基本为外国资本所控制,不少企业是外国资本家直接投资开办的。外资的大量引进虽然加快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也造成工业利润大批流向国外,这对本国的资本积累是不利的。

(2)俄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特点是发展极不平衡。在地理上,工业分布不均,绝大多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在东部和东南边远地区,特别是在“边区殖民地”仍保持着原来的农业社会形态;在时间上,起伏波动较大,高涨与低落交替出现,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不够协调,轻工业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发展迅速,重工业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较为落后;在工业内部,一方面兴起了一批采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另一方面靠手工劳动的旧企业和农村手工业仍大量存在。

(3)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和技术落后是俄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由于俄国没有建立发达的机器制造业,因而企业设备供应不足,更新缓慢;特别是政府长期实行保护关税,使本国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垄断地位,削弱了革新生产技术的内在动力,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俄国居多数,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加之俄国文化教育落后,国民文化水平和工人的劳动素质比较差,所以俄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2、斯大林模式

1936年11月25日,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讨论和通过了新宪法。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一)特


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

(1)限制以致取消党内民主。(2)强化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绝对控制,以苏共中央取代中央政府职能。(3)总书记个人专权政治模式的建立。权力向苏共的最高领袖个人手中集中,使总书记变成全党的最高领袖和国家的首脑。

(二)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是:(1)管理方式上的中央绝对的集中统一管理。最高管理机构是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各部门的总管理局,以下是各加盟共和国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的企业。(2)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下达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中央部门事无巨细地规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甚至月度计划,对于中央的计划,企业必须执行。与指令性计划的特点相关联和相适应,行政命令手段成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管理方法。

(三)教训。斯大林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以执行命令手段迅速 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集中于某一部门或某一重大项目。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顺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都足以证明这个体制的高效率。但这一模式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也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一体化的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2001年河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