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研公子考研 考研一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同时,根据各省考研初试防疫要求,部分省份明确规定需提前一小时左右到达考场,不仅只是提前十五分钟到达考场!大家看完报考省份的防疫须知之后,还需要看报考点的初试须知,聚宝也给大家整理了需要提前到达考场的省份~

河北:

考生应至少提前60分钟到达考场

内蒙古:

考生考前60分钟到达考点

上海:

开考前60分钟到达考点

江苏:

至少提前45分钟到达考点

河南:

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

重庆:

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达考点

宁夏:

提前50分钟到达考点

其余省份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提前多久到场,但一般至少都需要预留半小时左右,请各位考生一定要关注自己省份和报考点的防疫要求。

像广东省发布的防疫要求里没有要求考生提前到达考场,广州大学报考点就要求需提前1小时到达考点。

开考前,大家一定做好保暖工作,健康打卡别忘啦,健健康康上考场~

聊完了考场,研公子再和大家看看2023的考研准备,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现在准备早不早,说实话,不早了,真不早了。

今天就先来看看管理类联考:

01 管理类联考需要准备一年吗?

这是每个初识管理类联考的小伙伴们都问过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管理类联考专业初试只涉及联考和英语二两门,相较于其他专业还涉及政治、专业课,考两天四门来说,压力明显小了不少,因此许多同学就会想当然地觉得备考时间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应该减少。

但如果你想要考上一所比较优秀的学校,一年的备考时间根本不多!大多数的考生都来自普通本科,天赋差异并不大,考研除了小部分学霸和学渣外,大家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普通大学生,那么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毫无疑问靠的就是“熟能生巧”!

很多人总想三本逆袭,但是自身的条件相比较于名本的学生,大家的起点并不一样。管理类联考所考的数学和英语,很大程度都和高中的基础相关联,此时想要弯道超车,就要趁考研期间,把自己曾经落下的知识补起来。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可能就想问,“那么从现在开始备考,这整整一年多该如何安排复习计划呢?会不会到了后期就没劲了呢?”,别着急,这就给大家分享备考计划时间表。

02 基础阶段(现在—5月)

1、英语——将词汇进行到底

词汇是英语的基石,词汇量积累的多少直接影响考生在做题时的信心、心志、做题速度以及准确率。因此熟练掌握考研大纲的单词尤为重要。

考研英语对单词的考察维度,不是看考生能够认识多少怪癖的生词,而在于对词汇掌握的深度,看考生是否能够掌握一个英文单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感情色彩、搭配、直至其用法。

许多同学不重视词汇,听说英语二很简单,觉得靠四六级的老本绰绰有余,但殊不知四六级和考研英语有较大的差异,四六级过没过和英语二拿高分没有必然的联系。

考研5500词也不全是四六级考纲中的词,再说了作为考察管理能力的考试,考研英语和四六级的命题思路也是两个方向,因此好好准备才是王道。

同时也应注意,有些同学的确已经将考研词汇书从头尾复习了一篇,但应静下心来反问自己复习过了是否等于都记住了并掌握了,通常来说,仅凭一遍记住考研词汇是不大现实的。

因此,应对考研词汇书进行第二轮乃至第三轮的复习,而且在平时的阅读中应随时建立生词库,彻底扫清自己的单词盲点。

2、数学逻辑——了解知识点

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推荐每天要有1-2个小时的复习时间。这个阶段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应踏踏实实地看教材,虽然都是初高中的知识点,但是毕竟距离时间较远,捡起来书本知识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同时逻辑虽然都是常识性表达,入门很简单,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逻辑问题也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为日后的做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03 复习强化阶段(6月—9月)

这段时间是同学们最空闲的时候,需要好好把握时间,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假期。

1、英语——重点抓完型和阅读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总共20道题,其中65%的试都是考查词汇析。因此,完型填空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平时对词汇能力、词组搭配、上下文推理的掌握。

考生一方面要抓核心词汇,特别是几年来一直很活跃的那些词汇辨析,另一方面要在做题的程中积累词汇,不懂的单词和词组搭配要及时查字典,马上就弄清楚含义,进行查缺补漏。

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在阅读时积累词汇,特别是常见词的不常见意思。

②抓住句子结构,通过语法知识来进行拆分理解。

在阅读理解中,每篇文章都有长达三四行的句子要理解全句的含义就不要囫囵吞枣,朦胧处之,而是找出主、谓、宾结构,然后把从句和插入语也找出来,这样句子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③整体上把握全篇。在把每个句子都弄懂的基础上,要统领全篇的内容,抓住中心主题,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④注意按选项要求答题,善于总结技巧答题,能够结合文意,结合选项特征,辨别清为何某一选项是正确的,其它选项是错误的。

2、数学与逻辑——刷题才是硬道理

大家千万不能忽视例题和课后习题。虽然例题一般都很简单,但是既然能成为例题,说明它们必有其经典之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细心体会。

再有就是课后习题,尽管在一道大题中,每一道小题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如果不一道一道认真做,是很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的。

切忌眼高手低。眼高手低分为两种,一是只看题不做题,过于依赖答案;二是做题也仅仅是简单的心算,不认真书写计算过程。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前者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但一上考场,看到试题就目瞪口呆。后者的话更冤枉,每道题都会,但计算时不是丢了这项就是丢了那项,可想而知,那样丢的分数是难以估计的。

3、写作——初步了解

这时候大家可以不用着急写作文,先初步了解一下写作的考察形式、评分标准,看看历年真题及范文,让自己对写作有一个大体认识,不至于在接下来的下笔阶段摸不着头脑。

04 冲刺阶段(10月—12月)

1、英语——求精不求量

作文:作文的分值不低,因此要认真对待。可以每两三天背一篇范文,关键还是记得住,再两天写一篇大作文或小作文,把自己背的东西应用进去,然后对照范文看自己哪里写得还不够好。考前准备一到两篇背滚瓜烂熟的模板,作文就没什么问题了。

真题:大概两到三天做一套真题,不建议做模拟题,只做真题就足够了。在下午做,完全依照考试的时间,逼着自己加快速度,刚开始正确率会下降,但坚持做几套下来正确率会逐步提升。

真正考试的时候时间会过得飞快,如果平时没有这种扎实又紧张地练习,考试时间可能会不够用。

2、数学逻辑——模拟考试节奏

数学和逻辑考试会出现一些应用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和应用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比较灵活,难度也要大一些。

在数学最后一轮复习期间,要将它们作为强化重点,理清积累的解题思路,同时这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彻底弄清楚有关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3、写作——动笔练习

写作真题一定要自己动笔写!写完后可以找几个水平相当的研友一起互相批改,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觉得你写都很有道理,别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同时要好好练字,干净整洁的卷面会给批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降低了他们发现漏洞的可能。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怎么选校?这个是23要注意的哦!

23考研该冲击名校还是退而求稳?

近几年参加考研的人数都在上涨,考研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尤其是23考研,更加恐怖!现在23考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 该冲击名校还是退而求稳?”了。

其实,每一位考研人,都会面临择校这个难题,甚至纠结的吃不好睡不好,选高了怕考不上,选低了心不甘。有些乐观派说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到报名填报志愿总有一所能填上去的。只能说这种做法极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对这一年的努力不负责。本来就很难做抉择的一件事,一听到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更不敢选了。

研公子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当然是考上名校最好了,但是冲击名校意味着你的竞争环境会更加激烈,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冲击名校,你必须足够出色才能够脱颖而出,即使你非常努力,最后也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如果你选择退而求稳,那么你的竞争压力会少一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你百分之百能够成功上岸。

总之,这个选择需要能够结合自身,合理的择校选专业,为自己“量身定制”选择一个即不好高骛远、也不保守并且能够始终刺激、激励自己鸡血满满、全力为之奋斗的学校,加上不懈的努力,便能走向成功。当然努力的过程非常的漫长,还包括其中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但是像上面所说的选择,正是很多人所头疼、所迷茫的地方,在选择和努力都要做的情况下,如何把选择做好?如何选好考且又合适自己的学校呢?

今天,我们就来综合分析一下,如何结合自身条件,科学择校。根据全国各大研招高校的特点以及成功率高的同学们的经验,我们总结出择校“384”法则。

择校“三大陷阱”要当心

择校有三大陷阱是同学们最容易踩进去的:

单纯靠看排行榜断定学科实力;

看分数判断考试难度;听老师、同学只言片语作出考试决策。

很多同学会通过新闻传播学科评估来认定一个学校的水平高低,但只通过这个学科排行来判定是不全面的,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在报考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它报考学校的优势领域和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相结合,这样才是正确的“择校之道”。

同学们需要关注学校近年来的分数线,但要注意避免一个误区:考分高的学校难考,考分低的学校就易考。这是每个学校考题不一样,老师批改标准不一还有地区压分等等,例如某些年份,北大的分数线反而没有一些普通高校分数线高。所以,理智分析分数,不要单纯因为分高分低盲目择校。近几年考试经常变动,通过咨询朋友和老师来了解学校的信息不一定是最新最全的,择校信息一定要看最新的情况。学弟学妹们可以关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等等账号,保证自己能第一时间收集相关信息。

择校“八个数据”要留心

考研,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考研党之间的信息之战,有些人善于利用网络、人脉等资源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当然相对来说这些人的考研之路要顺畅许多。今天学姐结合已经成功考上研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教你几招,综合判断自己心仪已久的院校到底好不好考,好提前做准备。

计划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或者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

所以计划招生人数是非常关键的,包括推免生招生人数。除了通过招生简章或者专业目录来看,还可以通过录取名单来确定,不过每个学校不同专业录取的批次数可能不同,所以需要你下功夫做好统计。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大致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也可以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力的大小。但是这一数据可能只有部分学校对外公布,并且官网上面可以查到详细的报录比例。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实际录取人数

每年在4-7月份,是当年研究生招生录取的时间段,包括复试、调剂、拟录取名单的发布等等,各大高校研究生院官网或者是院系官网都会公布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这段时间也是下一届考研同学搜集信息的黄金时间。通过实际录取人数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在往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报考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


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同志还需努力。

推免人数

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到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那么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激烈,难度加大。因此报考前一定要清楚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以作参考。

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区分校线和院线的,这点一定要注意。会有某一学校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的情况,这时候各学院的院线应该会不同。而学校通常会给出各院的最低复试院线。这个一定不要混淆。

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1:10的也是有存在的。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这个数据用于分析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初试成绩会占到总成绩70%、50%的都有,甚至有仅占30%和20%的,这可以帮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择校“四大梯度”要留心

实事求是的选择,成功率自然是最高的。可是最难的、最令人纠结的也是做选择,尤其是把所有主动权交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不敢做决定,甚至逃避做选择,比如对于择校这件事来说,有些同学干脆就随大流,室友把一切信息搜集对比之后,定下目标,然后就报考同一所学校。

所以,对于选学校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很多过来人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就某种程度来说,从一开始你的选择就开始影响你考研的成败了。根据全国各大研招高校的特点以及成功率高的同学们的经验,研公子总结出下列四大梯队供大家参考:

第一梯队:名牌大学+优势专业

范围:多指排名较靠前的985,211,其分数线绝大多数超越国家线,接受推免生能力大,但它们也是是牛导、科研项目的汇集地。

适用人群:基础过硬,学习能力好,自律性好,意志力坚定。

解析:难度系数最高,华山论剑,高手过招!通过初、复试进入这所院校的考生可谓凤毛麟角。除此之外,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往往实力过硬。如果把考研比作江湖,那这些高校的初、复试可谓是高手过招,被刷掉的也可能是叱咤一方的学霸。

比如:清华、北大、上交、浙大、复旦等知名985高校的热门专业,这类专业无论从行业认可度,还是就业前景来看,都非普通人能够企及的。

第二梯队:特色院校+强势专业

范围:譬如财经类、政法类、纺织类院校等,虽综合实力稍逊,但其强势学科往往另名校侧目,是专业型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

适用人群:学习基础中上,欲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同学,稳中求胜。解析:行业认可度高,其毕业生求职障碍少,难度略低于第一梯队。

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其在财经行业中认可度较高,因此,若想未来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同学可以选择这一梯队,但强势专业的报考人数并不输第一梯队,难度只能是略低于第一梯队。

第三梯队:名牌大学+弱势专业(新设) 、偏远地区名牌大学

范围:985、211院校中的弱势专业,牌子够硬,但专业实力稍逊,比如语言类院校理工科专业;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类专业。

适用人群:实力较好,对名校有偏爱的考生;考研投机党,偶遇名校弱专业的“小年”解析:通过报考弱势学科以降低难度;院校牌子够硬,不愁就业;注重情报搜集,拼人品。比如:吉林大学,历史上法律硕士曾出现过4轮以上调剂,方才招满学生。

第四梯队:一般院校+一般专业

范围:设有硕士点的地方一般高校中的非强势专业

适用人群:以考上为目标,自身基础较为薄弱或学习接受能力不占优势。

解析:复试分数线一般与国家复试线持平,或略高于国家线;难度最低。但不要有“只要报考这一梯队就能考上”的观念,毕竟没能突破国家线的考生也大有人在。这类院校就比较多了,一般非名校、非双一流,竞争也不会太过惨烈。

总之,在寒假前这段时间,除了基础复习,还要积极搜集信息确定报考院校,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合理择校选专业。

最后希望22的考生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23的考生们备考顺利,共同上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研公子考研 考研一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