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战“疫”·学子行马院研究生参与一线抗“疫”志愿服务活动_疫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战“疫”·学子行 | 马院研究生参与一线抗“疫”志愿服务活动









等一树花开



愿穿越风雨



抗“疫”志愿服务篇



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了民族记忆,更成为了世界记忆。这一次,所有的人选择团结在一起,与病毒为敌。前线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创造奇迹,同时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度过这段难忘的日子,奉献自己的力量。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有不少同学参与到了这次抗“疫”志愿服务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讲述在这次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经历与感悟。



郑兴宇



郑兴宇是18级马原专业的博士。2020年伊始,疫情袭来。他所在的地方是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谷乡碱场营村。疫情发生之初,村里按照省里疫情防控指示在村书记的带领下,进行全面封村,在村口安排村干部24小时值守,严控人员出入,至今如此。



2月17日太原市团委公众号发布了太原紧急招募基层一线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通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天郑兴宇就向县团委递交了申请书,第二天接到了县里团委的通知就近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的工作是对出入村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车辆信息始发地及目的地等信息进行登记,对非本村车辆进行消毒。



前几天郑兴宇难得在家过了一个生日,没有蛋糕也没有饺子。这段坚守在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岗位上的特殊经历,使得这个生日变得难忘而充满意义。他还说,依稀记得在申请书中申请理由一栏所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如果不能奔赴前线,此时此生我愿和大家一起守护。



提及这段特殊时期,他表示在这段日子里,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一批医学专家和广大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奔赴战“疫”一线,直面病毒,全力出击。每一位基层工作者、志愿者都在后方奋战支援,守护人民群众的家园,保卫人民群众的健康。不获全胜决不言成功,每一位战斗在疫情歼灭战役一线、每一位坚守在疫情阻击战役一线的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我们的英雄。











周婷婷



周婷婷是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疫情发生时正值寒假在家。她目睹了东海镇的干部们每天冲锋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第一线,深受感动,也决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为家乡人民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便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此次志愿活动,成为了东海镇疫情防控志愿者队的一员。



“您好,请配合一下,测量体温。” “您好!出行请带好口罩!” “您好,请配合做好车辆登记。”这是她每天说的最多的话。这段时间,周婷婷协助村干部一边检查入村的外来车辆,督促外来人员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一边随时检测进出人员的体温,在源头上做好严格的监督和预防工作,把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扼杀在苗头中。这一期间,关卡预防工作开展得及时又高效。



近期,东海镇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凡是入村车辆和出行人员都要办理电子健康通行证,志愿者们开始了新一轮忙碌的工作。对于部分村民对办理电子通行证持不理解的态度,周婷婷等志愿者在办理过程中耐心地和村民进行解释说明并贴心地解决了在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在办理电子健康通行证期间,周婷婷同学也经历了感人的一幕。在帮助其中一名在此长期居住的务工人员办理通行证以后,这位老人还特意给志愿者们送来了矿泉水,温暖了这个艰难时刻里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们。



在这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周婷婷同学也始终怀揣着做志愿服务的初心和热情,积极投身其中,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段文静



段文静是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第一次听到‘新型冠状肺炎’这个词,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然而疫情的发展速度却惊人之快,各城各地都迅速进入了警戒状态,都做好了与疫情作斗争的决定与准备。当然,我的家乡寿县也不例外。生活在这座古城中的人们,都在以一种积极的、谨慎的态度对抗着疫情。”段文静缓缓地说道。



二月初,在这个非常时期,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对抗病毒的侵袭。病毒无情,人有情。当她的父亲在公众号上看到“哨声一响,党员报到”的推送时,立马就到所在的社区报到。她的父亲总是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有力就应出力。”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自愿报名参加社区的志愿者工作。她每天所要做的工作是检查进出小区人员的准入卡,确定他们是本小区的居民以及他们是否按照规定两天出去一次,并且对他们宣传有关疫情防控的知识。



她说,在工作过程中,大多数居民都对她们的工作积极配合和理解,但是也有极少一部分不愿配合的居民。刚开始当志愿者的时候,可能大家觉得新型冠状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不需要严格遵守两天一户只能出一个人的规定。在做志愿者的第二天,有位阿姨上午已经出去一次,下午又想外出,说她的降压药已经吃完了,不得不出去,早上出去的时候忘记买药。对于这种情况,段文静和其他的志愿工作者一起对阿姨进行劝说,“遵守规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广大住户负责。”最后,社区的工作人员记下阿姨需要买的药名以及门牌号,将药买好送到家中。



在这次志愿经历中,段文静深深地感受到疫情的防控不是仅仅对人们的限制,不是剥夺人们外出的自由,而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在她当志愿者的期间,她说,有一

位叔叔让她很难忘。“他每天站在卡口,帮着我们志愿者一起工作,主动积极地对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的知识,那位叔叔说‘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都尽可能多做点什么,这就是中国人。”



谈及这段时间的感受,段文静说:“送菜上门的社区工作人员、在电梯里匿名粘贴宣传肺炎传单的人、每天对电梯楼梯消毒的清洁工以及平平凡凡的我们,都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保护我们的家人、家乡和国家。很幸运,到目前为止,我们县城暂无一例确诊病人,其他地区也在不断传来好消息。期待春暖花开日,你我共展笑颜。”











张晓敏



张晓敏是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为响应团中央部署“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为家乡的疫情“阻击战”献出一份爱心,2月13日她去到田桥村八岭检查站,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她感慨道:“时间虽短,感悟颇深。”



“规制完善”,是她来到检查站的第一感受。服装和口罩,整齐的摆放在它的应有之处,给人以缓急有序之感。横幅上的标语、公告栏的文件张贴,时刻都在提醒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负责热情”,是最真实的写照。张晓敏和另一位来自池州学院的志愿者张琳同学接到了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劝返的任务后,便开始了志愿服务活动。她说,任务看起来虽然简单,然不在其位,不知其责。对过往的车辆和人员都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安抚他们的情绪,确保做到“来车必查”和 “行人劝导”等。一天下来,喉咙都快喊哑了,但能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情,她感到非常充实,也深刻体会到了一线人员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



张晓敏表示,小小的疫情防控检查站,是无数个中华儿女心系一处的彰显。正所谓“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虽然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还在持续中,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让我们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梁宇芳



梁宇芳是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她所在的地方位于广西玉林市大平山镇。当得知志愿者的招募信息时,她第一时间到村委会报了名。



梁宇芳介绍,她的主要工作是在路口给过往车辆做好登记以及路面消毒等相关事宜。她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每两天一次,上午8:30-12:30或者下午12:30-18:00。



当提及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她说:“刚开始值班的时候,疫情刚有明显好转的趋势,部分地区已经解封,但是该路口还是安排着值班,当地的村民有部分不能理解为何还要设置登记处,极少部分人拒绝配合登记。一开始碰到这种情况我会觉得很烦,感觉这种人不可理喻,甚至能和对方正面开呛,好在会有年长一些的工作人员作协调,请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过来一起劝说,解决了事情,同时也让我学到了面对不同状况的解决方法。后面经抗疫情工作小组讨论决定,值班的工作内容稍有调整,对于出门劳作和到近处办事的人员,扫码通过即可。减轻了一些值班工作的难度,也提高了村民及高铁、高速公路工程人员等出行的效率,同时做好保障。”



在做志愿工作的同时,她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份工作都得有人去做,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去做,党员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志愿工作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她说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这次志愿活动是一次很好的学以致用、理论与现实结合的经历。在志愿活动中,如何把政策宣传好、如何在工作中执行政策、进行规劝,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记录和反馈,为工作方针的调整提供现实的需求和建议,值得在每一步都做好反思,尽可能提出可行建议。“抗击新冠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人在这场‘战争’中拼尽全力,我虽然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在一线与病毒战斗,但是仍希望能在后方为胜利的到来,做出一点小小的努力。”梁宇芳动情地说。











李昕



李昕是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她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路街道海龙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活动。



当被问到“你是怎么想到要去参加志愿活动的呢?”李昕思考了片刻回答道:“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我和家人一直密切关注疫情的情况,当在电视上看到有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大学生也参与到此次抗疫行动中,我十分感动,倍受鼓舞。尤其身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积极主动担起责任,虽无法奔赴一线,但仍希望能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于是,我就主动联系了我们街道社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李昕说,在志愿活动中,她主要负责分发口罩、对人员进行登记、对周围小区进行科普宣传、张贴告示等工作。提及志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情况,她说“就是每天分发的口罩数量有限,有些人来的比较迟就没有排上队,没拿到口罩,会有一些焦躁的情绪,出现扰乱秩序的现象。”



最后,李昕慷慨激昂地说道“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力量!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我们90后已不是昨日稚嫩的少年,我们已然成为可以保护社会的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杨佳惠



杨佳惠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疫情当前,她在家中通过网上了解到很多志愿者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又得知一线人员的艰辛和紧缺,于是当看到村庄发布的卡点志愿者招募令,她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除了按照国家要求做好自我防护,不聚餐、不串门,也想要充分发挥自己党员的带头作用参加疫情志愿活动。在参加之前,她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1000元物资捐赠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她说,刚开始的确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有这么多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们,而且大多数是90后、00后,他们有的年龄比自己还小,和他们比起来,自己的工作算不上什么,他们都不怕,我又怕什么呢?每个人都奉献自己的力量,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杨佳惠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要在卡点处轮流值班站岗,为出入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消毒、教会村民正确戴口罩的方法等。在值班过程中,她会宣传新冠肺炎的相关防护知识,帮助村民们普及和解答相关问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她也会告诉村民们疫情的严重性,要好好配合国家做好隔离,做科学的流传者,谣言的破坏者。



在工作过程中,她表示大多数村民们对她的工作都很理解配合,但也会遇到不重视疫情的村民。刚开始可能不太了解病毒的严重性,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病毒离自己很远,不愿意佩戴口罩,不配合工作,对于这样的情况,她和其他值班人员便会进行劝解,把相关的知识用最朴实的语言讲给村民听。同时,杨佳惠也会把每日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讲给村民们,有的村民听完后吃惊地说:“真的这么严重吗?听你们这样讲,的确要好好配合,可不能得病了”,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志愿者们都笑了。



在工作中,杨佳惠最大的感悟就是“累”,但是累并快乐着。每天需要早早起床到卡点处,有时候一站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如果再碰到不配合的人员,真的特别头疼。也正是这样,她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她要用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她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宋凯月



1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 宋凯月参加的是帮助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做线上培训的志愿活动。她表示参加这次志愿活动的原因是她的父母和她都是党员,所以她希望在这次疫情中能够为国家做一点事情。她觉得光捐款是不够的,还需要投入一些人文关怀,所以她选择了参加志愿服务。宋凯月说,在灾难面前谁都无法全身而退,她很感激在前线的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他们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她并不能做什么,所以她选择去陪伴他们的子女读书。当她与父亲说了这个事情,作为一名经常组织党员进行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基层人员,父亲非常赞同宋凯月的想法。



宋凯月所参加的活动名称是:“大学领航 助战高考”——关爱高中学弟学妹温暖伴学公益活动。主要是对医护人员子女进行免费辅导,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解除困惑。宋凯月和其他志愿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他们解决课业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督促学习。此外志愿者们还有专门的负责人联系医护人员的子女以及他们的班主任进行工作上的对接与交流。志愿者们四人一组,每组平均对接六个人。宋凯月主要负责辅导政治和英语。



这次的志愿活动给宋凯月留下了很深的感触。她说:“首先要对医护人员表达感谢,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我们的安全。其次,在辅导高中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我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话题,善良是一个人生的话题,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聚是一片海,散入大江河。无论是否身在一线,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马院学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我们定能攻坚克难。让我们携手共进,等待一树花开,在春日相逢。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战“疫”·学子行马院研究生参与一线抗“疫”志愿服务活动_疫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