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2005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迪罗_巴尔干战争...(2015南京大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2005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名词解释

1.巴尔干战争

1912?1913年间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 10—1913. 5)是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巴尔干同盟向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求和。1913年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 6—1913. 8)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由于分赃不均, 战事再起,保加利亚战败。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2.考迪罗

考迪罗是拉美地区的军事独裁者。考迪罗被引伸为“独裁者”,在拉丁美洲,凡以暴力摄取政权并借暴力维持独裁统治者皆称“军事考迪罗”。考迪罗代表拉丁美洲最反动的势力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考迪罗主义几乎在独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

考迪罗统治是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政治统治形式,他们取得统治的方式是武装政变。考迪罗统治的实质是独立后各国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工具。考迪罗的主要依靠是教会和军队,考迪罗拥有无限的权利,他们任意修改 宪法或终止宪法的实施,宣布军事管制;随意没收人民的财产,任意监禁、流放,甚至处死任何人。他们还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贪污受贿。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入苦难和不安之中。

3.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该书建构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他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无意识包括前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即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幻想的未来》等。

4.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马克思一生辗转过许多地方,都受到当地反动势力的驱逐,直到流亡到伦敦,才在这里定居并于1883年逝世在这里。马克思一生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剩余价值理论》、《工资、价格和利润》、《资本论》、《法兰西内战》。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剩余价值理论,主张阶级斗争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还对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领导和指导作用,指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工人运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5.1787年宪法

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6.瓦特蒸汽机

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机械,它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1782年前后,瓦特将机器进一步改进,成为可以普遍应用的蒸汽机,并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蒸汽机的出现和改进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瓦特是蒸汽机主要的发明人,故名。

7.年鉴学派

20世纪西方史学界的重要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马可·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经济和社会史年鉴》(1946年,刊物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反对传统史学,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代表人物有第一代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赫、第二代史学家布罗代尔。年鉴学派提出的理论、方法及史学编纂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8.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是英国学术研究机构。正式成立于1660年,女王是学会的保护人。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未中断过的唯一科学学会。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社团。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即物质学科领域和生物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学会成员分为皇家会员、英籍会员、外籍会员3类。皇家会员只产生于皇族,不定期选举;英籍会员每年至多选出40名;外籍会员每年至多选出4名。会员有极高的社会荣誉。英国皇家学会每年的11月30日召开学会年会,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三召开选举年会。

9.圣雄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1869年出生,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的深刻影响。1919年领导了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年当选国大党主席。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运动。甘地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合作,提倡给予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平等地位。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害。

二、简答题

1.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第一,从性质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采用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第二,从背景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进行的自救行动,中国和俄国当时都是内部充满了矛盾,而在国际上则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

第三,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涉及了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内容庞大。

第四,从改革的途径来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在上层进行的改革。

第五,两者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都有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革。

第六,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对西方进行的学习。

(2)不同点:

第一,从结果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结局就不一样,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戊戌变法则没有改变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仍处于孱弱和动荡之中。

第二,在内容上,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要多于戊戌变法,特别是在经济上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实践的要多得多,而在政治上,彼得一世改革则进行的更彻底。



第三,在实施的具体情况上,彼得一世改革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各项措施都基本落实到了实处,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则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贯彻。

第四,在变法的领导阶层上,戊戌变法是无实权的皇帝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彼得一世改革则是手握实权的沙皇,领导力量不一样。

2、从某一方面分析英国近代逐渐衰落的原因。

近代英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1/3,英国的殖民地占有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4倍。但到了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工业平均增长率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80年代英国的工业产值被美国超过,20世纪初又被德国超过,退居世界第三位。英国已开始衰落。

英国衰落的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一方面,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机,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用于工业发展和改造,使得工业生产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另一方面,英国本身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交互作用而停滞下来,这包括:

第一,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视不够,英国早期工业化留下了大量的落后陈旧的设备,资本家普遍不愿接受技术和资本更新带来的消耗,技术革命难以展开,使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缺乏后劲。

第二,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地拥有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是英帝国主义的生命线,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的来源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使得国外投资比国内投资更有利可图,造成英国资本大量输出,阻碍了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

第三,英国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德等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的情况下,仍顽固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妨碍了资本的集中,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英国的垄断组织的发展速度缓慢,不仅数量少,而且垄断程度低。

另外,频繁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农业的衰退也严重影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三、论述题

1.论述1919年-194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美国:由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中立政策变为反法西斯的积极全球战略。

原因:法西斯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国的海外利益,使得美冈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政 策,以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和建立,使得美国最终放弃了孤立主义的传统,走上了称霸全球的道路。

(2)英国:在外交政策上由全球性均势的纯粹外交政策转变为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后又转变为坚决的 反法西斯势力。

原因:长期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德意日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30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以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但是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开始,英国的绥靖政策已不能保卫英帝国的利益,英国面临着被法西斯侵略的危险,如果英国不实行坚决的反法西斯政策,那么英国就会被法西斯国家灭亡,因而英国转向了反法西斯。

(3)法国:由追求欧洲霸权变为追随英国的绥靖政策。

原因: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30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4)德国:由一个被占领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外交,变为走向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展的道路。

原因:经济危机使得德国的经济支离破碎,为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建立了法西斯统治,推行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势力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不公平,使得德国极具侵略性;传统的军国主义作风,也使得德国走向侵略。

(5)日本:由在经济上争夺在东亚的霸权到发动直接的侵略战争。

原因:日本建立了法西斯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于对外侵略扩张的行动中;军国主义传统的残余太多,使日本具有侵略扩张的本性;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得日本受到很大的威胁,不得不先发制人;经济的薄弱使得日本过分依赖外国的资源,经济的竞争没有优势。

2.以中国、英国、日本、荷兰四国为例分析近代世界体系的变化。

近代早期的世界体系是在地理大发现后,随着葡萄牙、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活动和经济扩张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中国是这个贸易体系的中心。当时的全球经济可能有若干个“中心”,但是如果说在整个体系中有哪一个中心支配着其他中心,那就是中国这个中心。这个时期是欧洲被吸收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之中,而不是相反,从欧洲内部生发出一个现代世界体系并以欧洲为中心向外扩张,把世界上越来越多地的地区吸收到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当时的葡萄牙不是一个生产中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都无法为东方提供足够的适合的商品,葡萄牙王室也没有可资利用的数量充足的金银货币。因此,正是作为运输者,通过闯进亚洲土产品的流通,葡萄牙人获得了用来交换香料的使用价值和盈余交换价值,以此弥补欧洲收支赤字。而在这种交换中,中国处于支配的地位,是这一世界体系的中心。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帝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散,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所取代,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也被新近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取代。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广为传播,荷兰首先发生了资本主义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荷兰的贸易遍布世界各地,占据了世界贸易的一大部分,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不仅垄断了打渔业,而且是“木制机械时代”的中心,荷兰的造船业、纺织业占有极大的优势。在世界贸易中更是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因而此时的世界贸易中心是在西北欧地区,特别是以荷兰为中心的地区。

但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还不是太彻底,南方的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对西班牙还有一定的依赖性,北部的革命政权掌握在富商和贵族寡头手上,政治上还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特点,资产阶级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这使得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荷兰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英国打败了 “海上马车夫”荷兰,建立了海上的霸权,并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额的一半,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且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大部分的殖民地,成为了世界上的霸主,英国占据了世界的霸权,世界的体系是以英国为中心的。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积弊逐渐突出,渐渐落后于其他的国家。由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视不够,使得落后设备占据了英国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妨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殖民地也是其重大的负担;而在世界市场上,英国受到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几个与英国争霸的国家,欧洲的主导地位开始让位于其他非欧国家。在远东地区则是日本开始取代英国占据地区优势,日本不仅在明治维新中建立了资本主义,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在远东地区的优势,从而改变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世界权力开始分散在各个地区,出现了多个权力中心,世界体系也转变为多个中心的竞争。

2005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名词解释

1.巴尔干战争

1912?1913年间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 10—1913. 5)是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巴尔干同盟向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求和。1913年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 6—1913. 8)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由于分赃不均, 战事再起,保加利亚战败。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2.考迪罗

考迪罗是拉美地区的军事独裁者。考迪罗被引伸为“独裁者”,在拉丁美洲,凡以暴力摄取政权并借暴力维持独裁统治者皆称“军事考迪罗”。考迪罗代表拉丁美洲最反动的势力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考迪罗主义几乎在独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

考迪罗统治是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政治统治形式,他们取得统治的方式是武装政变。考迪罗统治的实质是独立后各国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一种工具。考迪罗的主要依靠是教会和军队,考迪罗拥有无限的权利,他们任意修改 宪法或终止宪法的实施,宣布军事管制;随意没收人民的财产,任意监禁、流放,甚至处死任何人。他们还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贪污受贿。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入苦难和不安之中。

3.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该书建构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他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无意识包括前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即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幻想的未来》等。

4.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马克思一生辗转过许多地方,都受到当地反动势力的驱逐,直到流亡到伦敦,才在这里定居并于1883年逝世在这里。马克思一生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剩余价值理论》、《工资、价格和利润》、《资本论》、《法兰西内战》。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剩余价值理论,主张阶级斗争学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还对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起了很大的领导和指导作用,指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工人运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5.1787年宪法

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6.瓦特蒸汽机

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机械,它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1782年前后,瓦特将机器进一步改进,成为可以普遍应用的蒸汽机,并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蒸汽机的出现和改进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瓦特是蒸汽机主要的发明人,故名。

7.年鉴学派

20世纪西方史学界的重要学派。1929年,法国史学家马可·布洛赫和吕西安·费弗尔创办《经济和社会史年鉴》(1946年,刊物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年鉴》),反对传统史学,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代表人物有第一代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赫、第二代史学家布罗代尔。年鉴学派提出的理论、方法及史学编纂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8.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是英国学术研究机构。正式成立于1660年,女王是学会的保护人。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未中断过的唯一科学学会。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社团。皇家学会共分两大学科领域,即物质学科领域和生物学科领域,下边又分设12个学部委员会。学会成员分为皇家会员、英籍会员、外籍会员3类。皇家会员只产生于皇族,不定期选举;英籍会员每年至多选出40名;外籍会员每年至多选出4名。会员有极高的社会荣誉。英国皇家学会每年的11月30日召开学会年会,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三召开选举年会。

9.圣雄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1869年出生,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的深刻影响。1919年领导了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年当选国大党主席。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运动。甘地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合作,提倡给予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平等地位。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害。

二、简答题

1.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第一,从性质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采用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第二,从背景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进行的自救行动,中国和俄国当时都是内部充满了矛盾,而在国际上则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

第三,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涉及了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内容庞大。

第四,从改革的途径来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在上层进行的改革。

第五,两者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都有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革。

第六,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对西方进行的学习。

(2)不同点:

第一,从结果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结局就不一样,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戊戌变法则没有改变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仍处于孱弱和动荡之中。

第二,在内容上,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要多于戊戌变法,特别是在经济上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实践的要多得多,而在政治上,彼得一世改革则进行的更彻底。

第三,在实施的具体情况上,彼得一世改革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各项措施都基本落实到了实处,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则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贯彻。

第四,在变法的领导阶层上,戊戌变法是无实权的皇帝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彼得一世改革则是手握实权的沙皇,领导力量不一样。

2、从某一方面分析英国近代逐渐衰落的原因。

近代英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工业革命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英国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1/3,英国的殖民地占有最多,面积是俄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4倍。但到了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工业平均增长率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80年代英国的工业产值被美国超过,20世纪初又被德国超过,退居世界第三位。英国已开始衰落。

英国衰落的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一方面,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机,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用于工业发展和改造,使得工业生产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另一方面,英国本身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交互作用而停滞下来,这包括:

第一,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视不够,英国早期工业化留下了大量的落后陈旧的设备,资本家普遍不愿接受技术和资本更新带来的消耗,技术革命难以展开,使工业持续高速发展缺乏后劲。

第二,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地拥有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是英帝国主义的生命线,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的来源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使得国外投资比国内投资更有利可图,造成英国资本大量输出,阻碍了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

第三,英国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德等国纷纷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的情况下,仍顽固坚持自由贸易政策,妨碍了资本的集中,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英国的垄断组织的发展速度缓慢,不仅数量少,而且垄断程度低。

另外,频繁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农业的衰退也严重影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三、论述题

1.论述1919年-194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美国:由带有孤立主义色彩的中立政策变为反法西斯的积极全球战略。

原因:法西斯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侵略扩张,损害了美国的海外利益,使得美冈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政 策,以对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和建立,使得美国最终放弃了孤立主义的传统,走上了称霸全球的道路。

(2)英国:在外交政策上由全球性均势的纯粹外交政策转变为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后又转变为坚决的 反法西斯势力。

原因:长期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德意日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30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以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但是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开始,英国的绥靖政策已不能保卫英帝国的利益,英国面临着被法西斯侵略的危险,如果英国不实行坚决的反法西斯政策,那么英国就会被法西斯国家灭亡,因而英国转向了反法西斯。

(3)法国:由追求欧洲霸权变为追随英国的绥靖政策。

原因: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30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4)德国:由一个被占领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外交,变为走向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展的道路。

原因:经济危机使得德国的经济支离破碎,为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建立了法西斯统治,推行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势力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不公平,使得德国极具侵略性;传统的军国主义作风,也使得德国走向侵略。

(5)日本:由在经济上争夺在东亚的霸权到发动直接的侵略战争。

原因:日本建立了法西斯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于对外侵略扩张的行动中;军国主义传统的残余太多,使日本具有侵略扩张的本性;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得日本受到很大的威胁,不得不先发制人;经济的薄弱使得日本过分依赖外国的资源,经济的竞争没有优势。

2.以中国、英国、日本、荷兰四国为例分析近代世界体系的变化。

近代早期的世界体系是在地理大发现后,随着葡萄牙、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活动和经济扩张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中国是这个贸易体系的中心。当时的全球经济可能有若干个“中心”,但是如果说在整个体系中有哪一个中心支配着其他中心,那就是中国这个中心。这个时期是欧洲被吸收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之中,而不是相反,从欧洲内部生发出一个现代世界体系并以欧洲为中心向外扩张,把世界上越来越多地的地区吸收到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当时的葡萄牙不是一个生产中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都无法为东方提供足够的适合的商品,葡萄牙王室也没有可资利用的数量充足的金银货币。因此,正是作为运输者,通过闯进亚洲土产品的流通,葡萄牙人获得了用来交换香料的使用价值和盈余交换价值,以此弥补欧洲收支赤字。而在这种交换中,中国处于支配的地位,是这一世界体系的中心。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帝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散,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所取代,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也被新近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取代。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广为传播,荷兰首先发生了资本主义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荷兰的贸易遍布世界各地,占据了世界贸易的一大部分,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不仅垄断了打渔业,而且是“木制机械时代”的中心,荷兰的造船业、纺织业占有极大的优势。在世界贸易中更是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因而此时的世界贸易中心是在西北欧地区,特别是以荷兰为中心的地区。

但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还不是太彻底,南方的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对西班牙还有一定的依赖性,北部的革命政权掌握在富商和贵族寡头手上,政治上还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特点,资产阶级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言论自由,这使得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荷兰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英国打败了 “海上马车夫”荷兰,建立了海上的霸权,并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额的一半,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且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大部分的殖民地,成为了世界上的霸主,英国占据了世界的霸权,世界的体系是以英国为中心的。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积弊逐渐突出,渐渐落后于其他的国家。由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视不够,使得落后设备占据了英国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妨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殖民地也是其重大的负担;而在世界市场上,英国受到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几个与英国争霸的国家,欧洲的主导地位开始让位于其他非欧国家。在远东地区则是日本开始取代英国占据地区优势,日本不仅在明治维新中建立了资本主义,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在远东地区的优势,从而改变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世界权力开始分散在各个地区,出现了多个权力中心,世界体系也转变为多个中心的竞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2005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迪罗_巴尔干战争...(2015南京大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