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知识点鸭丨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浅论孔子的德政思想丨哲学考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 孔子德政 /
导言
孔子生活于新旧更替、动荡不安的春秋乱世之中,他阐发“仁”的思想,希望能够使人重拾内心的道德标准;他倡导“礼”的复兴,希望能够构建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孔子致力于恢复混乱的社会秩序,并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正如《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便是孔子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孔子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理想,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也即重视用德与礼来引导群众,从而实现社会的治理。

part.1?提要钩玄

春秋战国社会严重失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诸侯列国需要的是使国家得以称霸一方的政治方略,更不需要去追求所谓的修身之道了。故而礼崩乐坏,天下动荡。天子的权威早已遭到诸侯的无视,百姓的尊严更已被乱世不绝的兵戈铁马所践踏,甚至易子而食的现象亦时有发生,其所求所冀不过是能够在那个无间的世道中生活下去而已。

孔子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重新恢复社会的秩序,故而其主张德政来教化民众。他希望君主能够推行德治,百姓自然受到道德的熏陶,也就能够使得国家安定了。孔子以北辰星与众星的关系为例子来论证其德治的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将北辰星比作君主,将众星比作民众。夜空中群星围着北辰星运行流转,就如同民众受到了有德之君的教化从而安分守己。

孔子反对制定刑罚政策来恐吓控制民众,正所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实际上礼乐才是刑罚与政治的前提条件,故而强调:“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看待德治与刑罚的关系是:以道德为主体和基础,以刑罚作为辅助和补充德治的手段。他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实际上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加以严刑峻法,固然可以规范百姓的言行举止,从结果上来说的确达到了实现统治的目的,然而“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这种统治并不能长久,孔子曾说:“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便意在如此。

孔子认为政治实施过程等同于道德教化过程。既然要施行德治,君主就应当起到带头作用,这样上行下效,德治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君主连正其身都做不到,就不要谈论治理国家了。故而君主需要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民众践行道德起到表率作用,正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君主遵守道德规范,百姓自然对其尊敬爱戴。孔子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还运用了风与草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正是君主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人民的总体道德水平也得以提升,民众在做错事时才会内心羞耻,进行反思,然后积极向善。

孔子除了提出“为政以德”政治理念,还提倡“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孔子推崇先代圣王的法度礼制,《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孔子也提出了与之相似的主张:“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尧舜都是贤明的君主,之所以能无为而治,是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满足私欲,并且能依靠和遵守制度为百姓努力付出。其实这也透露出孔子对三代君主道德的推崇,正是因为他们具备极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可以调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方能实现这种以道德为导向的无为而治。

part.2?探骊寻珠

春秋战国天子势卑,诸侯争霸,礼乐制度早已荡然无存,故而孔子有“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感慨。实际上在这个无道的乱世中,光有“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是不足以恢复社会秩序。面对礼乐制度失序的局面,孔子颇为痛心。在季氏僭越周礼,八佾舞于庭时,孔子对季氏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针对这种局面,提出了“必也正名乎”的具体措施来恢复周礼。

孔子

希望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居之位,应当恪守自己的本分而不能享受高于自己等级之位的待遇,故而需要正名。当时社会政治日益堕落,乃至于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甚至连酒器也变得不像是酒器了,孔子也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感叹。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正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规定了一个人拥有的权利与享受的待遇,更规定了其所具备得义务与思想行为(比如身为大夫就只能考虑大夫应当考虑的事情,担负起大夫应当担负的责任),换句话说只有确定了每个人应当履行的职责与义务,才能改善当时社会的状态。

《礼记·大传》有云:“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名”主要指等级制度中的名分,起到规定分别的作用,对于建立和维护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故而正名是一切政治和社会活动得以良好运行的前提,如果人们能够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来行事,社会自然能够拥有良好的秩序,达到和谐的状态。

part.3?知己知彼

不论是中国哲学史,还是中国思想史亦或是中国教育史,孔子都是绕不开的著名人物,其思想学说也是极其重要的考点。不论是“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还是“必也正名乎”的政治举措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重要指数三颗星★★★。

“为政以德”和“正名”这两个知识点都以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在考场上出现过,鸭鸭们万不可大意。就“为政以德”而言,四川大学2023年考察过论述题,同济大学2019年考察过简答题,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考察过名词解释,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点了。以简答题为例,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答题模式,在解答时应当点出“为政以德”的基本意义与人物出处,并由此铺陈几条措施并解释意义,最后归纳总结即可。

孔子作为儒者,鸭鸭们在备考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抓住孔子作为儒者的精神特征与政治理想。在备考时可以从横向出发,以孔子的儒者精神为基点,并以此展开他的诸多思想学说,看看孔子不同学说之间的关联与同异,并进行概念的辨析;也可以从纵向梳理儒家学说的源流,看看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说如何随着时代需求而演变,产生了哪些流变。这样一横一纵,就能使得平面的思想学说变得立体起来,哪怕在考试时忘记了某个学说,也能够依据思想脉络答个七七八八出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知识点鸭丨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浅论孔子的德政思想丨哲学考研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