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2014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台湾省_中国共产党_日本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2014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14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皇朝经世文编》

清代类编性散文总集。署贺长龄辑,实为魏源所代编。《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年),次年刊行,凡120卷,文章2236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类下又分子目。选辑清初至道光前 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反映了清代前斯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

2.邓廷桢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著名抗英官员。嘉庆年间进士。1839年,在广州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任闽浙总督。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7月英国舰队攻厦门,邓廷桢率军击退英舰。后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充军伊犁。又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举办招垦事宜。著有《双砚斋诗钞》。

3.八一宣言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侵占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常称为“八一宣言”。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族的大祸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总动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在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北洋军阀直、奉两系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而爆发的第二次战争。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卢永祥,于9月18日派兵入关,爆发了直奉第二次战争。双方激战于山海关、热河等地。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并与奉系联合,共同击溃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军队,曹、吴所控制的北京政权就此瓦解,第二次直奉战争随后结束。

5.中央研究院

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其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中央研完院设总办事处于南京。先后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设立天文、气象、物理、化学、历史语言等九个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后改为动植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克服诸多困难,对中国近代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1948年12月,中央研究院数学、历史语言两研究所大部迁往台湾省。1949年10月,其余留在大陆各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接管。中央研究院迁台湾后,设有十八个研究所及一个计算中心。

6.二十一条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为了独霸中国,1915年1月,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

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予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 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

7.二二八起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8.公车上书

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举行的上书请愿。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讨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发动举人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二、简答题

1.试论述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一)过程。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目标是铁路和矿山。他们强行与清政府签订种种条款,运用接办或华洋合办等方式,控制矿山开采权;通过政府出面或直接设立公司,向中国投资,获取铁路修筑权。1905年前后,国内绅商要求自办路矿或收回商办的呼声日益高涨,至1907年蔓延至全国范围。(1)收回矿权方面,以山西省反应最为激烈。1907年,山西绅商组织保晋公司,与英、意商人合组的福公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至1908年收回山西各地的矿权。此外,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也纷纷开展了收回矿权的斗争。(2)收回路权方面,主要反映在江浙地区,要求收回苏杭甬铁路的筑路权,但未能取得有效结果。与此同时,国内要求收回津镇铁路、滇越铁路筑路权的斗争,也未获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政策,从而激起了以四川保路风暴为主的更大规模的保路运动。

(二)影响。朱英先生认为清末持续数年之久的收回利权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1)收回利权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朝封建统治者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民主运动。(2)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明显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收回利权运动对于工商业者的成长,尤其是对工商业者思想认识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影响。(4)收回利权运动与清末同时开展的其他政治运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5)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演变,尤其是“铁路国有”政策出台之后,立宪派以及工商各界对清政府的不满与愤怒也与日倶增,成为武昌起义之后推翻清王朝的重要社会力量。

2.试论述国民政府“南京十年”经济政策

(一)厘定新的工商经济政策。南京国民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工商经济的发展,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工商政策主要有:颁布各项工商法规,以完善对工商业的 管理,如《公司法》《工厂法》和《矿业法》等;颁布法规,对工商业、新发明的产品进行奖励,如《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工业奖励法》等;发布一系列函文、训令等,以利用外资,限制外资设厂,扶助、救济民营工商业。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每一条都落到实处,但仍有利于推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二)整理税收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盐税改革、征收统税、裁撤厘金。1928年开始的盐务改革,仅就增加收入而言,成效相当明显;各种统税的征收,实现了一物一税,为废除厘金准备了条件。在厘金废除后,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实现关税自主。1928年7月,国民政府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根据这些条约,中国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的规定,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是,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税率的提高也仍有限制(基本按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税率),所以中国的关税权仍不能完全自主。

(四)以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为主的币制改革。

(1)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极为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研究废两改元问题。次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废除了银两这一落后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本位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自此,银元成为具有强制流通能力的本位币,不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后来实施的法币政策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法币政策。1929—1934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1934年,美国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为了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 (后来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同时规定实行白银国有,以及外汇通过英镑来 计算(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它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是一种汇兑本位制。

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法币虽然以外汇及金银为发行标准金,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虚本位制,一旦国家财政管理脱离了科学轨道,或者与国家外汇储备及社会有效供给严重背离之时,这种虚本位制就会为推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提供方便。

三、论述题

1.太平天国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异同论

(一)相同点。两者均以农民为主体,以宗教迷信来组织发动,都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二)不同点。太平天国主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初次交融的产物,是以南方农民为主体、以推翻清朝政府为首要目标、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其组织程度之严密、革命理论之完备,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以北方农民为主体、以“反帝仇教”为主要内容、完全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成分之复杂多样、抗争行为之暴烈程度以及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在历代农民革命斗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1)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是典型的旧式农民战争,它以反清即反封建为主,主观上不主动反对西方列强,义和团运动则以“灭洋”即反帝为主,主观上不反封建,是一场自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一场正义的民族战争。(2)从宗教上看,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都未能跳出以宗教迷信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的旧框框,但二者在宗教的具体形式、内容尤其是宗教信仰上明显不同: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是一元化、中西合璧式;而义和团则呈现出多元化、本土性。(3)从组织上看,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等人酝酿已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的农民战争,其组织上的严密性、系统性,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纯系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上的松散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4)从成员来看,太平军与义和团的主要群众基础虽然都以贫苦农民为主,但在成员构成上明显不同:太平军自上而下几乎是清一色的拜上帝教众,比较整齐划一,且多为南方人;而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分复杂多样,且以北方人为主,有较广泛的民族性。

2.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英与中国关系

太平洋战争是指二战期间以中国、英国、美国等为主要成员的同盟国与以日本 为首的法西斯之间在太平洋、印度洋及东亚地区进行的战争,时间为1941年12月7 日至1945年9月2日。太平洋战争以日军偷袭珍珠港为开端。此次战争爆发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美英的关系,后者改变了原来的中立态度,转而积极支持中国政府抗战,施加重要援助。在这期间,中国与美英两国的关系情况差别较大。

(一)在中美关系方面:

(1)双方关系在前期较为顺利。此时期最大的变化是在军事方面。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三国在重庆举行联合军事会议并通过《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并经罗斯福与英国方面商议,决定设立中国战区(包括越南与泰国),由蒋介石担任战区最高统帅,同时由陆军中将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并派遣各种顾问和代表团前来中国协助作战。此时英美加大了对中国的武器乃至经济援助,以便使中国最大限度地拖住日本;在英美的主导下中国参与联合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英美甚至主动放弃领事裁判权,美国更是签订《中美新约》,废除了美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2)双方因史迪威事件和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出现了波折。双方之间直接的冲突就是史迪威事件。因美援物资的分派问题和缅北作战,美国要求蒋介石授权史迪威指挥一切在华盟国军事力量,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双方隔阂日渐加深,最后导致史迪威被召回。此外,1944年美军向延安派出军事观察组,中共由此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官方联系。这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3)1944年9月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是中美关系的恢复阶段。为了促使蒋介石 尽快出兵缅北,罗斯福决定召回史迪威。随着此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逐步胜利,为了更好地进行世界布局,美国对华政策侧重于战后的政治目标,故采取了支持蒋介石稳定国民党政权的计划。双方关系得以进一步紧密。

(二)在中英关系方面:

尽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英两国成为盟国,英国也给予了中国一些贷款及其 他物资援助,但双方因存在“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根本性矛盾,导致中英关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始终处于低落状态。双方因为蒋介石访问印度、西藏、恢复中国对于东三省的主权、修筑滇缅公路乃至战后香港问题的接收,多次发生分歧与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导致战后南京政府与英国关系的恶化。

可见,中国与英美两国之间关系的分合发展,各自民族国家利益的不同是导致双方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并对此后的双方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皇朝经世文编》

清代类编性散文总集。署贺长龄辑,实为魏源所代编。《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年),次年刊行,凡120卷,文章2236篇。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类下又分子目。选辑清初至道光前 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反映了清代前斯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

2.邓廷桢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著名抗英官员。嘉庆年间进士。1839年,在广州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同年,调任闽浙总督。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7月英国舰队攻厦门,邓廷桢率军击退英舰。后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充军伊犁。又任甘肃布政使,受命举办招垦事宜。著有《双砚斋诗钞》。

3.八一宣言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发表的宣言。“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侵占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常称为“八一宣言”。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族的大祸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倡议成立国防政府;号召全体同胞总动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在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北洋军阀直、奉两系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而爆发的第二次战争。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卢永祥,于9月18日派兵入关,爆发了直奉第二次战争。双方激战于山海关、热河等地。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并与奉系联合,共同击溃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军队,曹、吴所控制的北京政权就此瓦解,第二次直奉战争随后结束。

5.中央研究院

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其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中央研完院设总办事处于南京。先后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设立天文、气象、物理、化学、历史语言等九个研究所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后改为动植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克服诸多困难,对中国近代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1948年12月,中央研究院数学、历史语言两研究所大部迁往台湾省。1949年10月,其余留在大陆各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接管。中央研究院迁台湾后,设有十八个研究所及一个计算中心。

6.二十一条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为了独霸中国,1915年1月,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予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 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

7.二二八起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台湾民众的一次政治镇压事件。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后,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以“接收”名义抢劫台湾企业,建立官僚垄断经济,残酷剥削台湾人民。1947年2月27日,台北发生国民党缉私人员殴打女烟贩并打死一名与之评理的台湾同胞的血案,引起台湾人民的愤怒,成为起义的导火线。28日,台北人民举行罢市和示威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斗争很快发展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在台湾大部地区的机关被推翻。国民党一面组织“处理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以欺骗群众,一面急调军队进行血腥镇压。起义最后失败,部分起义领导人逃到香港,于同年11月发起组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作为领导台湾人民继续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组织。

8.公车上书

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举行的上书请愿。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讨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发动举人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二、简答题

1.试论述清末收回利权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一)过程。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主要目标是铁路和矿山。他们强行与清政府签订种种条款,运用接办或华洋合办等方式,控制矿山开采权;通过政府出面或直接设立公司,向中国投资,获取铁路修筑权。1905年前后,国内绅商要求自办路矿或收回商办的呼声日益高涨,至1907年蔓延至全国范围。(1)收回矿权方面,以山西省反应最为激烈。1907年,山西绅商组织保晋公司,与英、意商人合组的福公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至1908年收回山西各地的矿权。此外,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也纷纷开展了收回矿权的斗争。(2)收回路权方面,主要反映在江浙地区,要求收回苏杭甬铁路的筑路权,但未能取得有效结果。与此同时,国内要求收回津镇铁路、滇越铁路筑路权的斗争,也未获成功。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政策,从而激起了以四川保路风暴为主的更大规模的保路运动。

(二)影响。朱英先生认为清末持续数年之久的收回利权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1)收回利权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朝封建统治者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民主运动。(2)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明显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收回利权运动对于工商业者的成长,尤其是对工商业者思想认识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影响。(4)收回利权运动与清末同时开展的其他政治运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5)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演变,尤其是“铁路国有”政策出台之后,立宪派以及工商各界对清政府的不满与愤怒也与日倶增,成为武昌起义之后推翻清王朝的重要社会力量。

2.试论述国民政府“南京十年”经济政策

(一)厘定新的工商经济政策。南京国民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工商经济的发展,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工商政策主要有:颁布各项工商法规,以完善对工商业的 管理,如《公司法》《工厂法》和《矿业法》等;颁布法规,对工商业、新发明的产品进行奖励,如《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工业奖励法》等;发布一系列函文、训令等,以利用外资,限制外资设厂,扶助、救济民营工商业。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每一条都落到实处,但仍有利于推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二)整理税收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盐税改革、征收统税、裁撤厘金。1928年开始的盐务改革,仅就增加收入而言,成效相当明显;各种统税的征收,实现了一物一税,为废除厘金准备了条件。在厘金废除后,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实现关税自主。1928年7月,国民政府首先同美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随后,陆续同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缔结“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根据这些条约,中国方面改变了长期以来关税制度上的均一税和海陆关不统一这两种不合理的规定,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是,关税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帝国主义者手中,税率的提高也仍有限制(基本按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税率),所以中国的关税权仍不能完全自主。

(四)以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为主的币制改革。

(1)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国内币制极为复杂紊乱,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研究废两改元问题。次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的训令,规定“自4月6日起,所有款项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的实施,废除了银两这一落后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银本位制,并进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自此,银元成为具有强制流通能力的本位币,不但有利于国内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为后来实施的法币政策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法币政策。1929—1934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并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了货币贬值政策。1934年,美国实施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格,并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了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银根紧缩,银行挤兑,物价猛跌,货物滞销,严重地影响了工商金融业,经济危机日益加剧。为了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 (后来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同时规定实行白银国有,以及外汇通过英镑来 计算(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便士半)。法币本身无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兑换银币,但它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是一种汇兑本位制。

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由于实行白银国有,稳定法币汇价,安定金融行市,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法币虽然以外汇及金银为发行标准金,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虚本位制,一旦国家财政管理脱离了科学轨道,或者与国家外汇储备及社会有效供给严重背离之时,这种虚本位制就会为推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提供方便。

三、论述题

1.太平天国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异同论

(一)相同点。两者均以农民为主体,以宗教迷信来组织发动,都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二)不同点。太平天国主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初次交融的产物,是以南方农民为主体、以推翻清朝政府为首要目标、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其组织程度之严密、革命理论之完备,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以北方农民为主体、以“反帝仇教”为主要内容、完全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成分之复杂多样、抗争行为之暴烈程度以及浓郁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在历代农民革命斗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1)从性质上看,太平天国是典型的旧式农民战争,它以反清即反封建为主,主观上不主动反对西方列强,义和团运动则以“灭洋”即反帝为主,主观上不反封建,是一场自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一场正义的民族战争。(2)从宗教上看,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都未能跳出以宗教迷信形式来组织发动群众的旧框框,但二者在宗教的具体形式、内容尤其是宗教信仰上明显不同: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是一元化、中西合璧式;而义和团则呈现出多元化、本土性。(3)从组织上看,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等人酝酿已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的农民战争,其组织上的严密性、系统性,实为历代农民战争之最;而义和团运动纯系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上的松散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4)从成员来看,太平军与义和团的主要群众基础虽然都以贫苦农民为主,但在成员构成上明显不同:太平军自上而下几乎是清一色的拜上帝教众,比较整齐划一,且多为南方人;而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分复杂多样,且以北方人为主,有较广泛的民族性。

2.太平洋战争时期美英与中国关系

太平洋战争是指二战期间以中国、英国、美国等为主要成员的同盟国与以日本 为首的法西斯之间在太平洋、印度洋及东亚地区进行的战争,时间为1941年12月7 日至1945年9月2日。太平洋战争以日军偷袭珍珠港为开端。此次战争爆发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与美英的关系,后者改变了原来的中立态度,转而积极支持中国政府抗战,施加重要援助。在这期间,中国与美英两国的关系情况差别较大。

(一)在中美关系方面:

(1)双方关系在前期较为顺利。此时期最大的变化是在军事方面。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三国在重庆举行联合军事会议并通过《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并经罗斯福与英国方面商议,决定设立中国战区(包括越南与泰国),由蒋介石担任战区最高统帅,同时由陆军中将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并派遣各种顾问和代表团前来中国协助作战。此时英美加大了对中国的武器乃至经济援助,以便使中国最大限度地拖住日本;在英美的主导下中国参与联合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英美甚至主动放弃领事裁判权,美国更是签订《中美新约》,废除了美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2)双方因史迪威事件和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出现了波折。双方之间直接的冲突就是史迪威事件。因美援物资的分派问题和缅北作战,美国要求蒋介石授权史迪威指挥一切在华盟国军事力量,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双方隔阂日渐加深,最后导致史迪威被召回。此外,1944年美军向延安派出军事观察组,中共由此与美国建立了正式的官方联系。这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3)1944年9月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是中美关系的恢复阶段。为了促使蒋介石 尽快出兵缅北,罗斯福决定召回史迪威。随着此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逐步胜利,为了更好地进行世界布局,美国对华政策侧重于战后的政治目标,故采取了支持蒋介石稳定国民党政权的计划。双方关系得以进一步紧密。

(二)在中英关系方面:

尽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英两国成为盟国,英国也给予了中国一些贷款及其 他物资援助,但双方因存在“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根本性矛盾,导致中英关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始终处于低落状态。双方因为蒋介石访问印度、西藏、恢复中国对于东三省的主权、修筑滇缅公路乃至战后香港问题的接收,多次发生分歧与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导致战后南京政府与英国关系的恶化。

可见,中国与英美两国之间关系的分合发展,各自民族国家利益的不同是导致双方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并对此后的双方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2014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台湾省_中国共产党_日本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