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一位法硕压线选手的心路历程之考研初试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我考研复习是从2019年10月份正式开始的,在此之前,主要精力是放在法考上,9月1日考完法考客观题,9月7日出成绩,得知自己通过之后继续备考主观题,10月13日主观题考试结束,法考复习之路告一段落,正式开始准备考研。


初试成绩


从10月份开始到考研初试,总共70天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对考研来说显得仓促了些,所以根本来不及系统复习,只能抓大放小,不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像公共课,只能直接从做题开始,专业课则是抽时间整体听完一遍,之后就是背诵和刷题,整个过程漫长而痛苦,但也收获满满。以下分别说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和心路历程。

专业课方面,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综合课,基础课是民法和刑法,综合课是宪法、法理和法制史,共计5个科目。公共课方面,包括外语和政治,大部分人外语都选择英语。

先说公共课,政治我没有系统的听课。考研精讲精练的书是买了,但是我看了几页之后就看不下去了,一是时间不够了,二是看书不如做题来得实在。我凭借着学习过高中政治的直觉把近十年的真题做了一遍之后,发现50分的选择题,大概能得32分左右。我个人感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济学部分比较难,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通透,所以这部分只能尽力而为,把其他该拿的分拿到就行了。

做完真题之后就是做肖四肖八,肖八的选择题有一定的价值,题目都比较新颖,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命题,难度也超过真题。我做了之后分数在27至34分之间,很多题都是当做知识点来学习、记忆,也不太在意分数的高低,争取把每个选项都理解清楚。到了考前两周,开始背诵肖四的主观题,把知识点和出题角度理解清楚之后就是背诵,熟练之后就能把知识点运用到不同的材料之中,比如今年的第一道主观题“一物降一物”就能用背过的有关矛盾的知识进行回答。即使背诵的内容和题目问的不是完全一致,也可以把相关的知识套上去,尤其是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主观题,这两题相对而言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我在背完肖四之后,虽然不能保证每个题都答在给分点上,但是至少使我在考场上有话可说,不会因为写不出来而紧张,我把答题卡写满,不留空白。

其次是英语,英语主要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复习。我从去年5月份开始记单词,每天早上大概花20至30分钟在知米上背单词,一直持续到8月31日,9月1日是法考客观题的考试,9月到10月是主观题备考,放在单词上时间相对较少,从10月份之后又开始记忆单词,一直保持到考前。我记得在英语是在12月21日下午考,我在前一天晚上还在复习单词,考试当天上午考完我又把近十年真题中出现频率高的单词快速过一遍,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就考到了以往的单词。我印象很深,一篇关于法国的阅读理解,在讲到法国时提到,法国的发展可能会受到美国的影响,其中一题就是问关于法国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就要选与制裁有关的,选项中有Sanction的就是正确答案,而这个词我恰好复习到,所以心里就很有底。

除了单词,我还做了大量的练习。我把近十年英语一的真题总共做了3遍,从最开始的连蒙带猜,每篇做对2至3题,到后来总结做题的方法、揣测出题的套路,逐渐找到做题的感觉。在认真做完3遍真题之后,就会有种题感,尽管不能把每个选项都能翻译得很顺畅,但是有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潜意识,这种意识就能选出正确答案。有几个阅读理解我也是在检查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幸好及时改过来。

英语最后一部分就是写作,作文不仅要背到熟练,还要能默写下来,如果在考试时遇到类似的话题就直接默写,不用过多的思考,这样既能节省时间来做其他题,也能使书写比较工整。我在最后阶段背诵的大作文和小作文各10篇左右,背完之后就默写,既能辅助记忆,又能练习书写。在动手练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的问题,很多简单的单词都会拼写错误,试想,如果平时不注重这些问题,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会犯多少低级错误,而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着最后的分数。

所以,英语的复习时随时都能入手的,只要把单词、阅读理解和写作每个板块都准备好,考试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专业课方面,因为我先考法考,法考的内容和法硕的专业课有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借助法考的内容,考研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比如民法、宪法、法理等,法考的内容几乎可以完全覆盖考研的内容,但是刑法的内容则差异较大,需要重新构建知识体系,难度较大。

专业中的民法和刑法是理论运用型学科,它们都是入门简单深入困难的科目,因为这些法律制度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都有一种熟悉感,但要深入挖掘、细致研究,则会发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题干稍有变化,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民法方面,民法考研的客观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观题有一定的难度。今年民法的2个简答题:侵犯商标权的情形、撤销法定监护人的法定事由;论述题:债权让与,这些题目看似简单,但要拿高分还是不太容易的。这类题,尤其是论述题,如果只是简单的介绍概念,怎么可能值得10分甚至是20分?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去当阅卷人,如果只有简短的一两句话,想给分都没法给。所以要围绕所给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先讲一下其上位概念作为铺垫,其次就是切入正题,然后在分析一下其影响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如此一来,答案就会显得很饱满,篇幅看起来也够了,如果都能写出这样的答案,自己心里也会很踏实,如果再能保证书写清秀、工整,那毫无疑问肯定会是高分。

但问题是,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单就主观题要背诵的,不下数百道题,每道题都要理解并熟练掌握,难度也不低,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背诵,才使得难度不断加大,有时再加上不同概念或制度的对比,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不清晰的头脑变得更加凌乱。

刑法方面,考研的内容与法考内容差别很大,几乎需要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考研的知识是四要件体系,要求从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进行分析;而法考则采用阶层体系,先分析违法事实层面,如果事实要件符合则进一步分子责任要件,如果事实要件不符合则到此为止,不再往下进行。四要件理论像是在平面上的桌子的四条腿,要同时存在才能支撑起桌面,两阶层则是递进的,先判断事实层面,再判断法律层面。这样的差别本质上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刚刚结束法考准备考研时,思维的转换需要花一定的时间,需要慢慢才能适应,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混淆。

今年的刑法主观题简答题分别是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论述题是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要拿高分还是要进行适当拓展。

民法和刑法的案例分析题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同样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需要把题干每句话都读懂并写出背后的答案。在理解意思之后还要注意规范表达,先结论后原因、先主观后客观等细节都需要注意,有时丢分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在细节处花的功夫不够,如果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结果一般不会太差。

综合课宪法的考试内容几乎和法考的内容完全一致,因为都是记忆的内容,没有太多理解方面的难度。但是,正是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也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需要反反复复地记忆,我在准备法考的时候记了好几遍,从法考结束之后又重复记忆,但总感觉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速度,今天记得,明天忘记;早上记得,晚上忘记……这就是一场记忆与遗忘的拉锯战,只有达到量的积累才会促成质的飞跃。

法理学是学习法律入门的学科,需要我们从法律的视角出发去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法理的内容需要理解与记忆并重,前期需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记忆,如果死记硬背,效率会很低,又浪费时间。在法律整个运用过程中的学习,例如法的制定、解释、实施、监督等环节,需要我们进行理解,如果把这些环节的顺序都梳理清楚就会相对容易。而关于法律的各种学说、各种观点的代表人则需要强制记忆,无需理解。

总体而言,宪法、法理是起点高落点低的科目,他们都是入门难,只要能入门,后续的学习就会相对轻松。因为这两个科目都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对我而言具有一种陌生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接触,加深印象。

我个人觉得法制史是我最大的难题、障碍。主要是法制史在法考中只有4-5分,属于被忽略的科目,一直没太重视;而到了考研的时候则是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清末民初的制度,既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又非常容易混淆,因为这段时间很短而政权更迭频繁,很多制度、内容都是相互模仿的,要在短时间内精准区分、精确记忆确实很难,以至于我在考试的时候在法制史上严重翻车,主观题问的是大清现行刑律,我脑子一团浆糊,现行刑律和新刑律傻傻分不清,答案也写得丢三落四、七零八落。最为遗憾的是,我的法制史最后一题没做完,最后一题是讲八议制度,题目很简单,就问八议是从什么制度演变而来?具体是哪八议?八议制度对我国古代史的意义?一共20分的题,最后只剩2-3分钟了,我就匆匆忙忙、鬼画桃符般地写了几个字在上边。这给我留下很大的阴影,觉得自己没戏了,如果再能挤出5分钟,或许能多得10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也不会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与国家线擦肩而过。但是,这也正是考试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遗憾而变得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如果一切都顺风顺水、什么都唾手可得,那就不会觉得弥足珍贵了。

接下来说一下时间安排,我的总共备考时间是70天左右,其中每周还有3门课,可能有效的复习时间就2个月左右。我大概花了2个周左右的时间把民法、刑法、宪法、法理

和法制史的课程过了一遍,差不多民刑3天一门,其余2天一门,我直接用机构的老师后期冲刺的材料,在网盘或者B站上都是开2倍速,速战速决,过完再来自己消化理解、背诵。所有的专业课看完一遍、背诵一遍大概花了1个月,英语和政治主要是穿插在专业课中,以做题为主,很少有听课的时间。

在每一天的时间分配上,每天早上7点20左右起床,吃完早饭去图书馆7点50左右,周末图书馆人比较多,通常是先到图书馆排队找到座位再吃早饭,都能在8点之前准备就绪,开始学习。通常是花20-30分钟记单词,不断的重复才能防止遗忘,然后就是看视频课程或者背书,其间会做题缓解一下。中午12点吃午饭,半小时左右吃完,继续回图书馆,玩一会儿手机自我调剂一下,就在图书馆的桌子上趴着午休一下。下午主要以做题为主,英语、政治、专业课的题轮流在下午做,做完再订正,通常一下午能完成一套题。晚上一般是重复上午、下午已经学过的知识,反复记忆,促使自己形成肌肉记忆,晚上10点半到11点左右返回寝室,洗漱完毕就休息。这样三点一线简单而枯燥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考前。估算一下,每天花在复习上的时间12个小时以上,按60天计算,累计复习时长720小时以上。

最后再谈一下考试当天的情况,初试是在12月21、22日进行,考试期间天气寒冷、雨水连绵,早上排队进考场的时候还在分发三套。在考场外候场时还在翻看着背诵的材料,希望能复习到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在自我安慰,暗示自我不要慌张。第一天的政治和英语虽然有些拿不准,连蒙带猜的选了几个,但是总体上自我感觉还算可以;第二天的专业课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上午的民刑考试就有很多模棱两可的题目了,一直在纠结,就是拿不准,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但是放在试卷上,再配上四个看似一样的答案,十分磨人;下午的综合课更是一言难尽,前边也说了,法制史直接没做完,空着最后一题。交完卷,离开考场,独自一人走在寒风中,感觉自己就像是行尸走肉一般,浑身乏力,去食堂吃饭连动筷子的力气都没有,坐了一会儿没吃就回去了。没做完题的阴影在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以上便是自己关于考研初试的一些感悟和经历,我尽可能得还原自己备考时的状态,不要加上太多的修饰或者夸大,使大家能够相对全面的理解考研的整个过程,消除不必要的疑虑,保证全身心投入备考之中。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保持交流,后期也会持续推出相关的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一位法硕压线选手的心路历程之考研初试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