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校线出分与刑法复试指南每逢大事,必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前言人大校线已出,链接如下: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与知行法学之前的预测355分一致,链接如下:再造高峰丨2023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及分数线预测:开放、专业、大气,现在就是等院线。根据往年规律来看,院线和校线并不完全保持一致,但也存在一致的年份,今年大概率是院线和校线保持一致,即使出现特殊情况最多也就是360分院线。大家继续认真备考,在知行复试各个专业群、英语群、总群,持续深入学习,记住八个字:每逢大事,必有静气。
首先祝贺各位师弟师妹顺利通过了初试,进入到最后的复试阶段。相信大家经过去年一年的备考,已经对刑法基础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掌握。不过,刑法作为人大考研中淘汰率较高的专业,复试中的竞争并不比初试小。因此,大家在寒假阶段仍应当按部就班地认真复习。接下来,笔者主要为大家介绍复试的大概情况与准备方法。
一、刑法专业复试概况从复试考试形式来看,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的复试都采用“线上”方式举行。但即便是“线上”复试,具体内容和方式也有所区别。例如,2020年和2022年专业复试分为笔试与面试两部分,专业课综合笔试1小时(共100分)和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每人15-20分钟左右(共150分)。2021年复试却仅包含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每人25分钟左右(共250分)。但考虑到今年的特殊情形,也不能排除“线下”复试的可能性,因此大家要做好“线下”复试的心理准备。从2019年及以前的《复试办法》来看,以2019年的《复试办法》为例,专业课“线下”复试也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5小时(共100分);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共20分钟(共150分)。因此,在当前复试形式不明的情形下,建议大家按照“线下”复试、“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准备。
从复试考试内容上来看,“线上”与“线下”复试所考察的题目类型并无太大的区别,但可能“线下”复试时,因时间更充沛,其所考察的知识点与“线上”复试相比会更全面。例如,在笔试中,“线下”与“线上”复试题目基本上都是以案例分析题为主,但可能受时间的影响,“线上”复试一般是只考察一道大的案例题,可能会有五六个小问,但“线下”复试大概率会考察两道甚至三道的案例题。因此,总的来说,师弟师妹们不用太过担心今年的考试形式,只要认真地准备、复习,相信大家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复试参考资料人大刑法复试题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①题目本身较为基础,不会有“偏难怪”的题目出现;②题目覆盖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重点知识,甚至也会刑罚论部分的内容;③老师的追问会有一定的难度,大多与人大刑法教研室老师们研究内容有关。考虑到复试的上述特点,我更推荐师弟师妹们以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为主,通过阅读适量的论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以下将谈论具体的参考资料以及使用方法:
(一)教材类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考虑到复试是面向本科生的考试,其题目相对来说也较为基础,因此,建议大家准备复试时以一本教材为主即可,现阶段不需要阅读过多的教材,也没有必要专门去阅读德日刑法教材。之所以推荐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是因为:其一,初试阶段的讲义就是以本书为基础进行编写的,因此,对于师弟师妹们来说,阅读本书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其二,本书的内容非常的全面、详实,张老师在书中对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及学界所持不同的观点都有所展示,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答题素材。其三,本书的体系性很强。大家都知道刑法中存在学说争议的问题非常多,如果单纯阅读论文,不仅会陷入学术观点的争论之中,而且也可能会出现前后观点矛盾的问题。但若以一本教科书为基础进行复习,则会保持观点立场上的一致性。
我个人是建议大家有时间的,尽量完整地再阅读一遍太皇太后。但考虑到太皇太后的内容确实比较多,如果大家时间确实来不及的话,可以优先复习重点知识,如:总论中犯罪论部分是需要完整阅读的;刑罚论部分需要重点关注常考点和重点,例如,死刑的适用条件、累犯的成立条件、剥夺政治权力的适用条件、自首等等;刑法各论部分,人身犯罪与财产犯罪两章需要全部掌握,其余章节大家选择重点罪名进行复习即可,例如,信用卡诈骗罪、寻衅滋事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等,此外大家对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订的罪名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二)法条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法条不仅是最基础的,并且法条分析一切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经常翻阅法条,对于重点法条和重点司法解释一定要熟练记忆。复试中,很有可能会考察大家对某一重点条文的理解,需要大家有所准备。大家在复习刑法各论时,其实可以以法条为主,根据法条复述分论中重点罪名的构成要件。
(三)论文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考虑到人大考研初试题目相对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因此,在复试中,题目的专业性会更强,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因此,阅读适量的论文是非常有帮助,也是必要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不能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论文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和体系的学习。基础知识才是最根本的,论文中老师们的观点只是“锦上添花”。因此,笔者主要从人大刑法教研室老师们所撰写的论文中,挑选了一些容易理解、不涉及过多学说争论的,且具有可考性的论文供大家阅读(其中加粗的论文建议大家尽可能阅读;大家也可以搭配《刑法热点分析》来学习):
·犯罪论部分的论文
[1] 冯军:《论配偶刑法上的作为义务》,载《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5期。
[2] 王莹:《先行行为作为义务之理论谱系归整及其界定》,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2期。
[3] 陈璇:《紧急权:体系建构、竞合适用与层级划分》,载《中外法学》2021年第1期。
[4] 陈璇:《生命冲突、紧急避险与责任阻却》,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5期。
[5] 冯军:《防卫过当:性质、成立要件与考察方法》,载《法学》2019年第1期。
[6] 陈璇:《论主客观归责间的界限与因果流程的偏离》,载《法学家》2014年第6期。
[7] 陈璇:《危险接受的自愿性:分析视角与判断标准》,载《法学》2022年第11期。(此篇可以结合刑法增补热点和论文中的案例进行阅读,这篇可能会在案例分析中考察)
[8] 陈璇:《责任原则、预防政策与违法性认识》,载《清华法学》2018年第5期。
[9] 蔡桂生:《共犯之成立不必从属于正犯故意吗?》,载《当代法学》2021年第6期。(此论文需要结合太皇太后上的相关论述来看)
[10] 蔡桂生:《德国刑法中的杜歇纳条款研究——教唆的未遂的一个域外样本》,载《东方法学》2013年第4期。(此篇需要结合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来理解;可以与太皇太后中的观点对比阅读)
[11] 刘明祥:《论犯罪参与的共同性:以单一正犯体系为中心》,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6期
·刑法各论:
[1] 冯军:《论《刑法》第133条之1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
[2] 付立庆:《论轮奸的限制性认定》,载《法学》2020年第4期。
[3]李立众:《《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罪刑规范)评注》,载《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6期。
[4] 陈璇:《论侵占罪处罚漏洞之填补》,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1期。
[5] 王莹:《隐瞒真相型社保诈骗案之教义学解析》,载《法学》2019年第8期。
[6] 付立庆:《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2期。(推荐此篇论文主要是考虑到两个方面:(1)2022年初试曾考察过这一知识点;(2)《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职务侵占罪进行了修改,使该罪构成要件的解释发生了一定变化)
[7] 蔡桂生:《合理行使权利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8] 付立庆:《二维码案件中诈骗罪说的质疑与盗窃罪说的论证》,载《浙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本文需要重点掌握分析论证的方法,可以与太皇太后中的观点做比较阅读)
[9]蔡桂生:《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载《法学》2018年第1期。(此论文可以联系信用卡诈骗罪,并且需要重点关注论文中出现的案例)
[10] 蔡桂生:《刑法中侵犯财产犯罪保护客体的务实选择》,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12期。(这篇论文涉及对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理解,大家可以结合太皇太后的论述来阅读;同时也需要对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所了解)
[11] 冯军:《危害公共卫生行为的刑法防治》,载《法学》2021年第2期。
[12] 付立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与犯罪类型》,载《清华法学》2021年第4期。(《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罪名)
[13] 李立众:《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教义学研究》,载《政法论坛》2021年第4期。
[14] 付立庆、陈洁淼:《高空抛物罪的理论认识与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2022年第20期。(《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罪名)
列出上述推荐论文后,接下来需要谈论的,就是应当如何阅读这些论文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阅读论文的目的为何?复试备考期间,论文的阅读是具有一定“功利性”的,这一阶段不是在做学术研究,不需要大家对每一个问题都通过阅读大量的论文有深入的掌握,而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汲取最多有用的知识。也就是说,阅读论文本质上是为考试服务的。那么,在考试中,老师们想看到什么样的答案呢?很明显,老师想看到的答案不是单纯的记忆与默写,不是a说b说折中说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想看到你本人对问题的看法与思考,也就是“论”的部分。这就告诉我们,阅读论文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记忆老师们的观点,更重要的在于理解老师们的论证思路,进而在考试答题中,能够转化为自己的作答思路,这样论文阅读才真正地起到了作用。因此,大家在阅读论文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该论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尽可能用一句话进行总结)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展开论证的?此处可以自己总结论文中的论证逻辑,例如,规范层面与理论层面、刑法解释方法在论证中的运用等等。这一步骤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论证逻辑本身就是天然的作答或者是分析问题的逻辑。即使在考场上遇到一些不熟悉的问题,也可以从上述逻辑出发,对所给问题进行分析。③该问题在当前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与其他知识点有哪些联系?等等。这一步骤能够使我们更有体系性、更有逻辑地掌握知识点,可以成为考试中的一个加分项。此处的体系,不仅仅是纵向上的体系,同时也需要思考横向上的体系。在考试中,对于大家都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答案更好呢?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在于内容上的充实性、论证上的充分性,这主要是第二步所要做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就在于体系性,也就是第三步要做的,主要是思考能不能与其他问题建立联系、能不能发现其所蕴含的更本质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大家在日常准备过程中去思考,不是等考场上临时发挥。因为,考场上留给大家的思考时间只有1分钟,是非常非常短的,只有在考前大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才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
三、复试注意事项与准备方法此部分笔者主要结合笔试与面试的基本流程与方式,来对复试备考中的注意事项、准备方法和考试中的答题方法做简要介绍。
(一)?笔试部分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从近几年的复试笔试题目来看,笔试很大概率是以案例题的形式呈现,其与初试题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复试中案例题可能会比初试题复杂一点,会有5-7个小问题组成,考察的内容也更为细致,有点类似于法考中的主观题。因此,建议大家在备考复试时,除了通过阅读教材巩固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案例题的模拟练习。个人认为,案例题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一道大的案例题中,绝大多数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小看这一部分。例如,结果加重犯的判断,因果关系的判断等等。我个人比较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前几年的复试笔试题完完整整地做一遍,基本上你就能知道哪些是常考的基础

知识。如果大家把真题做完之后还有时间的话,可以通过练习法考中的主观题保持手感。其二,需要对老师们论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在上面列出的推荐大家阅读的论文中,有几篇论文特别注明了要重点关注论文中出现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有可能作为题目出现。其三,需要对近期社会上所发生的热点事件有所了解,重点关注与人身犯罪、财产犯罪以及其他常见重点罪名相关的事件即可。从复试题目来看,笔试中的案例题很可能考察的就是与近期热点事件相关的知识点。大家需要对热点事件有一定的敏锐度!
在作答方法上,首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因为复试因为题目相对来说较多,考试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平均下来每一小问所用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不要过长,否则最后的问题可能就没有时间回答。如果笔试的时间是1个小时的话,大概每一小问的分值是15-20分。即使大家看到笔试中一个小问题后面标的是20分,也千万不要像答初试论述题那样,洋洋洒洒写了一页半,千万不要!根据设问直接回答问题就行,因为答题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其次,答案内容的构成上,也与初试略有不同。因复试时间相对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在少的时间内输出更多的、更有逻辑的东西。因此,个人认为复试的答案越有逻辑、越有体系,就更有可能得高分。那怎么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答案有逻辑、有体系地呈现呢?①其一,从形式上,要运用好四级标题,这在初试中也有所强调,此处就不再做过多的说明。②其二,回答题目时,可以采取“总-分-总”的形式。不仅仅是在每一小问里采取“先给自己的观点à论证/理由à得出结论”的答题逻辑,大家还可以尝试在回答每一点时,也可以先对自己此点的内容做一个小的总结。例如,陈璇老师在《克服正当防卫判断中的“道德洁癖”》(载《清华法学》2016年第1期)一文中对成立正当防卫是否需要具有“紧迫性要件”进行论证时,首先指明了自己的观点,侵害紧迫性并非正当防卫的要件;其次,又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第一,从法律规定上来看…第二,从实质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论证时,每一个观点前都有一个“小总结”,这就可以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论证的。同样,在考试中,如果我们也能对自己论证中每一小点做一个小总结,就能够让老师更容易知道你是从哪个方面思考的。实际上,这个“小总结”并不难做,前面有提到让大家在阅读论文时可以总结一下老师们的论证逻辑与思路,实际上,此处的“小总结”就是论证逻辑或者论证思路的体现。
(二)面试部分
大三下学期,我在校课程还是比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门课左右,每门课至少两小时时长,故而其实准备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时间段:一来是因为刚刚进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惫;二来是因为刚刚作出放弃保研的决定,该决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堪称每日无休,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线下课程就是进图书馆准备考研。在这两个月中,根据每天课程量不等,我一般学习6小时到10小时。
大家平常的学习多数是以“阅读”为主,很少有过面试的经历,而面试恰恰又在复试中占比很大,因此,笔者将重点向大家谈论一下面试的主要流程以及应当如何准备复试面试。
面试每个人大概是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会先让大家做一个1分钟以内的简短自我介绍,然后开始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在思考一分钟后进行回答,之后老师会再根据大家的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
首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自我介绍部分一定要说实话。比如如果大家要说自己读过什么书的时候,最好是要对这本书真的熟悉,因为老师们很可能会进行追问。
其次,从复试面试所涉及考题的范围来看,因为是从题库中选题,所以相对来说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的。除了大家所认为的传统重点之外,像刑罚论部分,以及刑法分论中一些次重点罪名和问题都会有涉及。因此,这里建议大家根据知行公众号上的历年真题,把所有真题的知识点都过一遍,尤其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那些传统意义上重点知识之外的常考点。例如,剥夺政治权利、自首、死刑、累犯等等这些都是人大喜欢考的一些知识点。
再次,从考前准备来看,面试是需要大家长期准备的。因为我们之前所经历的考试,基本上以笔试为主,很少会以面试形式来考察,所以大家一听到面试,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紧张。那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进行练习,要尽量“说出来”。比较推荐的方式是,大家在复习知识点时,可以以讲述的方式来复习。因为大家能够进入复试,说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好了,就没有必要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扣课本,而是可以在复习前,先给自己讲一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一共有几个重要问题,如果考到了应该怎样作答。以违法阻却事由这一部分为例,自己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讲解: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有哪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à我国的法条是如何规定的?他们的适用前提分别是什么?其中又哪些重要的、可考的问题?à如,正当防卫中重点问题有偶然防卫、假象防卫、防卫限度、特殊防卫等;紧急避险中可能会考察的问题有避险限度、对生命法益能否紧急避险等等。只有平常多进行练习,才能习惯于此种“说出来”的方式,就不会有“脑子比嘴快”、自己虽然明白但却表达不出来等问题。
从次,在作答思路方面,我个人是比较建议大家形成一个自己的作答模版。因为考场上留给大家思考的时间是非常短的,难免会有一些紧张情绪,但如果大家能够提前形成一个作答模版或者思路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答案更具有体系性和逻辑性,更能让老师明白你的思路。①其一,对于名词解释类的题目,大家还是中规中矩的回答概念和成立条件即可,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有过多地拓展。②其二,对于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大家可以按照“总-分-总”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在第一个“总”的部分,可以说一下问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为何?问题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何?在“分”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一下问题具有的不同观点。第二个“总”,可以总结回答一下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例如,以“机器能否被骗”这一问题为例,对于师弟师妹们来说,这一问题应该是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知行讲义》中也对学界针对这一问题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如果大家看到这道题目后,直接就定位到信用卡诈骗罪,并介绍学者的不同观点,虽然没有太大问题,但可能分数也不会很高。如果按照上面的思路:①在第一个“总”的部分,可以先简要说一下,“机器能否被骗”主要与诈骗罪中“陷入认识错误”这一要素相关,这一问题会影响到犯罪性质的认定——即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分。②在“分”这一部分,师弟师妹们就可以对学界的不同观点做简要介绍。③在最后“总”的部分,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比较赞成的观点,并做简单的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按照这样的思路作答,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当然,此处只是一种举例,师弟师妹们完全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作答思路。
最后,从应试技巧方面,如果大家比较幸运抽到了自己熟悉的问题,可以想一下如何引起老师们的兴趣,或者怎样将老师们的追问引至你想要的方向。例如,如果大家对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争论比较感兴趣、了解也比较多的话,而你又正好抽到了偶然防卫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在作答时点出自己的立场:我站在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的立场赞成xx说的观点。但是这样的“技巧”仅适合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不然容易弄巧成拙。如果大家对某一个概念了解的并不太清楚的,在回答问题时,最好不要涉及。例如,如果你本身就不太了解什么是“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那么在论述侵占罪或者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系时,就要尽量避开或者不要过多提及,否则老师们下一步很可能会就这一概念展开追问。
四、余论行文至此,我想在此部分再单独强调一下模拟的重要性。对于笔试,其与初试的要求基本相同,不用过多提醒。此处主要是想要提醒大家重视面试的模拟。不要因为面试没有文字性的东西,就掉以轻心,简单地在脑子中想几遍问题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大家说出来。比如,大家在每天复习完后,可以把当天复习的内容讲出来,并控制时间(30分钟左右即可)自行录音。在复听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己讲述内容是否具有体系性、是否清晰,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语速是不是过快、语调是不是合适等等。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考前的反复练习、模拟,直面自己的不足,才能在考场上尽可能减少失误。再如,大家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模拟。我个人建议大家也把思考的时间记录在内。具体来说是,先计时1分钟,这一段时间是思考的时间。建议大家在这1分钟内,重点写自己接下来作答的思路,而不是去回想具体的知识点。然后计时10分钟,开始自己的作答。
总的来说,师弟师妹们对复试也无需过于紧张,大家完全可以将复试想成一场课堂问答,把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向老师们表达出来即可。因此,在备考复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点的学术性,但其基本逻辑还是“应试”。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不需要过于深入地钻研某一问题,只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去记忆一些东西即可。如果大家以学术研究的心态来准备复试,可能效果会不太理想,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耗费很多时间,并且大家可能会被大量的学术观点淹没,很可能会导致现有体系的混乱。所以说,大家在这一段时间不要过多地去问为什么,多看一下东西,多了解一些问题,选择一个自己较为赞同的观点,把他们记住,有体系性地梳理出来,就足够了。剩下的事,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解决。
慢慢征途即将结束,希望大家都能卯足精神,奋力一搏,愿诸君皆能得偿所愿!

复试相关公益发布丨复试直通车: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复试七件套”重磅发布
成绩统计丨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复试一本通》发布: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中民商法复试地图:含论文推荐与复习方法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中比较法学备考:比较中外,学贯中西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法理学初试成绩分析、复试参考资料和方法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经济法指南:深度与广度兼备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国际法复试指南:内含论文推荐和答题技巧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之诉讼法复试指南:笔试偏向基础,面试更加灵活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复试攻略丨人大法学考研校线出分与刑法复试指南每逢大事,必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