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企业史读书会第31期纪要】附第32期预告_管理_战略_研究生(企业读书会的意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标题:【企业史读书会第31期纪要】附第32期预告 【编者按】2023年6月29日晚,第31期企业史读书会在线上如期举行,阅读书目为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本期读书会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联合举办。 另第32期读书会将于2023年7月20日晚上19:30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老师主持,阅读书目为史国衡的《昆厂劳工》,敬请关注! 本期读书会由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学者、硕博士生及企业界人士参与了本次读书会。 在主讲环节,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宁同学分别从作者、学术史、框架、内容、思考五个方面进行讲述。她指出本书由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和约瑟夫·兰佩尔三人联合撰写,全面介绍了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不仅梳理了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客观分析了各个战略管理流派的内涵和优缺点。此外,曹宁同学强调作者将十大学派分为三类:第一类从战略本质的视角进行说明,包括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它们重点关注战略应如何表述;第二类对战略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思考,侧重于表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包括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第三类只包含结构学派,该类学派崇尚整合,它将其他各个学派的精华加以聚类,归结成清晰的组织战略变革过程。她认为应该关注十大战略管理学派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并且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管理学方法。 在评论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火认为在企业史研究中运用管理学,应从“有趣”(企业史的科普化)、“有用”(实用性)、“有深度”(好的分析框架、理论概括以及对企业规律的总结)三方面进行突破,形成研究的新范式、新样本和新视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高岭老师指出本书对十大学派的划分方法与经济学的流派很相似,他认为目前战略管理研究流派众多、理论分散,如何从分散走向统一是未来管理学科发展的关键。此外,高老师还提出两个问题引发大家思考:一是战略管理是否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二是华为的战略管理能否用“十大学派”解释?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谢倞晶老师则从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阶段、战略管理领域的早期发展、战略管理领域的正式形成、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应用、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高管团队和战略过程研究八个方面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史进行了介绍。接着她总结了企业史对战略管理的思想贡献:①组织变革是渐进的,可以管理的;②组织发展没有唯一道路;③组织受制度影响,并影响制度环境;④组织战略需要有subsidiary strategy的补充;⑤技术变革模式对战略模式的启示;⑥为了确保社会合法性,战略管理要考虑伦理因素。 在自由讨论环节,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于溪东同学认为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都对管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提出目前学界基本上以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学为主,那么通过对中国传统企业的研究,企业史研究领域是否发现了一些本土的管理经验,进而构建起本土的管理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樊柏宏同学认为本书的作者极具批判性思维,对每一学派都进行客观评价。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制定依赖于一个人的做法是危险的,这不仅要考虑企业家是否具备卓越的素质,更要关注企业家的战略思想延续,否则组织的高层动荡就会将几年的努力毁于一旦。樊同学指出企业史研究可以从史学的角度不断细化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管理学理论的不足。来自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张开元则认为:如果我们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看战略管理,可以通过把握新时代变局来创造新机遇。他又指出了目前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第一,战略管理领域存在结构性的割裂。第二,战略管理领域存在普遍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框架不足的现象。第三,战略管理领域缺乏跨时代、颠覆性的思想模型。 在总结环节,兰日旭老师指出三点:第一,本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何在研究中选择一种理论或者范式?本书第一章就概述了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第二,本书是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综述。如何用战略管理十大流派来研究企业史?我们需要先了解该理论产生的特定背景,然后再分析理论与案例的一致性问题。第三,每一个理论流派都有自身缺陷,应不断进行修正与创新。随后,兰老师回应了于同学的问题,他认为实际上在中国企业史研究中,已经发现了很多本土特有的历史现象,比如晋商的顶身股制等一些中式管理制度,但目前还未能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提炼,构建中国本土理论是未来中国企业史研究的主要目标。 李玉老师认为本书具有设计感强、文学性强和动态感强的特点。他从战略管理与管理战略、战略管理与战术管理、学派本体与学派边界、个体战略与群体战略、战略历程与制度制约、战略是一种思想还是行为、战略环境与环境战略七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李老师还谈到我们应该从历史学本位出发,让管理学理论“为史所用”,认为企业史研究者应该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总之,应该整合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寻找最小公倍数,求解最大公约数”,针对特定对象、议题进行综合性、集中性研究。 高超群老师指出,从管理学角度讨论近代中国的劳资关系(例如申

新三厂和民生公司的科学管理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林立强老师则在最后指出,第一,历史学专业的同学在使用管理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时,要避免对管理学理论的生搬硬套。第二,管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十分密切,例如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推出五力分析模型就运用了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议大家可以多阅读论述管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相关文章,掌握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三,企业史研究管理学范式对历史学专业同学研究微观企业史时帮助很大,有待于未来进一步予以关注。 本次读书会历时近三个小时,于22:20顺利结束。 (更多资讯请关注“企业史研究”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企业史读书会第31期纪要】附第32期预告_管理_战略_研究生(企业读书会的意义)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