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天津艺术设计考研,艺术考研党在家学习《世界现代设计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目的:通过教育,力图找到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促进设计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重要性: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

系统设计原则

马克思-比尔:反对完全放弃艺术教育的极端做法,推崇包豪斯那种建立在艺术和手工艺基础上的改革模式。

5

重要贡献:1.确定工业设计的理性、技术型方向2.奠定适应发展方向的教学体制来实施设计教育3.通过和布劳恩公司合作把系统设计概念贯穿到实践4.影响整个德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工业产品设计。

要点分析:

目的:1953年,首任校长马克思-比尔,第二任校长托马斯-马尔多纳多。通过教育,力图找到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促进设计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是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战后对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机构,其影响不亚于包豪斯,是战后“新功能主义”的代表。

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的客观物体置于相当关联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

马克思-比尔对于完全放弃艺术教育的极端做法也很不认同,仍然推崇包豪斯那种建立在艺术和手工艺基础上的改革模式,认为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赋予产品以良好的外形。

1.确定了工业设计的理性、技术型方向。

2.奠定了一个适应发展大方向的教学体制来实施设计教育

3.通过和德国电器制造厂商布劳恩公司的密切合作把系统设计概念贯穿到设计实践上。

4.影响了整个德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工业产品设计。

战后重要设计师和企业

马克思-比尔

布劳恩公司

汉斯·古格洛特

迪特-拉姆斯

马克思-比尔经常将各种平面设计因素,包括字体插图、照片、标志与图案等,以一种高度秩序的方式安排在平面上,同时注意到用简单的数学方式编排,强调数学比例、几何图形的标准比例。

强调设计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无论什么平面设计的因素,必须有统一的风格。

布劳恩公司是德国著名的电器厂商,秉持“纯粹到极致”的设计哲学,形成了公司产品独特的设计风格:以简练的几何外形为基础,色调单纯,摒弃一切外加的装饰,以其高度理性化的外观设计和良好功能而著称。

古格洛特在设计中扩展了模数单位概念,采用系统设计的方式,他的设计极为理性、精准,形成了一种德国战后设计的新趋向,影响世界设计几十年。

德国著名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是布劳恩公司的设计部主任,也是对今日设计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倡导的功能主义、极限主义原则,提出的“好设计十大原则”,迄今依然影响着现代产品设计。

03

美国战后工业产品设计

重要设计师

埃罗·沙里宁

乔治·尼尔森

伊姆斯夫妇

野口勇

埃罗·沙里宁是美国战后出现的重要设计大师、建筑家,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候,他致力于突破刻板单调的密斯传统,开创了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传统为基础的有机功能主义风格,并通过他设计的大型建筑和家具体现出来。他的设计简洁、舒展,多采用拱形结构曲线,非常理性,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的设计语汇,在设计界和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乔治·尼尔森是从1940—1980年代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现代、简洁、不落俗套、不失幽默风趣。除了设计之外,他的著作、专栏也对美国设计推动很大,他在1953年创办了《工业设计》月刊,是业内重要的专业刊物之一。

后二三十年间的重要设计师中,查尔斯·伊姆斯和雷·伊姆斯夫妇是非常突出的一对。在米勒公司的产品中,他们设计的家具具有重要的品牌效应。例如“伊姆斯躺椅和脚凳”、“伊姆斯铝椅系列”、“伊姆斯软垫椅”、“伊姆斯大班椅”等都是公司历久不衰的“常青”产品。

野口勇最先以现代雕塑闻名,他曾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为福特汽车公司设计了用汽车零件制作的喷泉,在1940年为美联社设计了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不锈钢浮雕“新闻”,引起极大关注。他是现代设计中最早把日本工艺的细腻性和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融为一体的大师。

04

设计伦理观念

维克多-帕帕纳克《为真实世界的设计》

三原则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

设计不仅为健康人服务,还要服务于残疾人。

节约资源

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在这里,他特别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

贡献

提出设计伦理观念

设计不能仅着眼于眼前的功利,或单纯形式目的,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的出发点,也必须考虑到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影响。

现代主义提出设计为大众,而从当代设计伦理观念来看,设计还必须考虑为第三世界、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以及以促进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这种考虑,极大地深化了设计思考的内容,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帕帕纳克的重要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05

人体工程学

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系统内的其他因素相互关系的学科

旨在将研究所得的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以期优化人类行为以及提高系统的总体表现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工程学、生物工程学、统计学、生理学、运动学、人体测量学、设计、运筹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的学科,该学科在二战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体工程学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于影响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如人的活动能力、行为特征、动机和反应等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以系统的方式引入设计过程,为设计提供依据,以求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和其他系统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保障安全、效率和最佳表现。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①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②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③对于服务的设计;④对人类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体工程学的目的:①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②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人体工程学在1960年代、1970年代有很大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历的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转变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深入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大量过去从未有过的新机械、新产品,在对新机器的操纵、对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以往使用传统器械和产品时从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因此,如何在设计新产品时考虑和处理产品与人的物理因素,特别是人体尺寸的长短、宽窄、大小等因素的关系,就成为设计师(当时主要是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如何让人适应工作、适应机器,通过培训使人适应机器和工作环境,满足工作的需要。

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重视人的因素,意识到使机械和程序适应人的要求的重要性,开始考虑如何设计出适应人体身心的产品和环境来。新的设计开始从以前的为适应静态人的设计转移到为工作状态中的人、动态的人的设计上来,从为单个的人的设计转移到为系统中的人的设计上来,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重大进步。现代工业的复杂性,使以前完全靠设计师的感觉、靠经验积累的人体工程方式完全落伍,无法适应新的设计需求。因此,是工业化迫使这个学科成形。

战后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点发展是从比较集中为军事装备设计服务转入为民用设备、为生产服务,它开始进入制造业、通讯业和运输业,为提高这些范畴的效率、更加准确的仪表盘,包括显示设备和按钮设备,越来越为设计界关注。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战后初期阶段成为按钮时期,目的在于使控制系统更加准确、无误、反应快捷。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在7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是人体工程学泛滥夸大的阶段,也是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得到理论实践上的完善化的阶段。

人体工程学的四个范畴

生理性人体工程学

认知性人体工程学

组织性人体工程学

环境性人体工程学

生理性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有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生物工程学,以及与人的躯体活动相关的特性。

认知性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的心理、精神层面的特点,如当人与其他系统,或是同一系统中其他因素互动的时候,人的知觉、记忆、推理能力、机动反应能力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组织性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优化社会技术系统,包括系统的组织结构、政策、工作过程、沟通交流渠道等。

环境性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为人与环境的互动,自然界的天气、温度、压力、光线、震动等对人的影响。

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工程学座椅

06

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密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这一风格也在欧洲开始发展起来。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蒂在米兰设计的皮瑞利大厦,成为这个时期欧洲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早在1927年,美国建筑家菲利普·约翰逊就注意到在德国斯图加特近郊举办的魏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中呈现的这种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将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并将这种单纯、理性、冷漠、机械式的风格称为“国际风格”。这是现代主义设计被称为“国际主义”的开端。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马克斯·比尔)、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产品设计(兰姆斯)都是其影响下的产物。根源上看美国的国际主义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同源的,是包豪斯领导人来美国后结合美国实际发展出的新的现代主义。但意识形态上看二者却又很大差异。

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是将设计为上层权贵服务扭转为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这种探索是进步的。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这种以形式为结果而不是为中心的立场,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初衷。

到美国以后少则多的密斯主义受到欢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协调的混合,成为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形式已具有象征性力量,成为第一性的,而社会性、大众性则逐步被抛弃。原本的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目的性消失,形式追求成为中心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密斯是这个风格集大成者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逐渐被后现代主义挑战。

密斯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

庞蒂设计的皮瑞利大厦

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比较

设计风格

设计形式

思想动机

两者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国际主义设计原则受到密斯“少则多”的深刻影响,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为了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的要求,变为“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了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进步思想,国际主义设计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国际主义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了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因而受到了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挑战。

07

战后平面设计的发展

平面设计的“国际主义”风格

强调版面编排的整洁、清晰、美观、可读性和客观性,注重利用摄影、字体来强化信息的传达效果

对于所用字体和图形的大小、形状有很精密的安排

这种风格的设计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排版方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

具体来讲,这种风格往往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在方格网上将各种平面因素—字体、插图、照片、标志等等,基本都采用偏重左边的非对称方式来编排,规范地安排在这个框架中。排版往往采用简洁的纵横结构,字体则大多采用简单明确的无饰线体,由此得到的平面效果非常标准化,容易普及,具有简单明了、准确醒目的视觉特点,容易收到国际化的传达效果。

同时,这种简练利落的方格版面编排和无饰线字体,除了本身强烈的功能特征之外,还被广泛认为是战后的新时代里,最能表现科技急速发展、时代进步的形式特点。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重要的瑞士平面设计师

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1959年《新平面设计》杂志出版时真正形成气候的

这本刊物以4位瑞士设计师为中心,他们是: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理查德·罗斯、卡罗·维瓦莱利和汉斯·纽伯格。

约瑟夫·穆勒·布鲁克曼是瑞士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之父”。他最重大的成就,是参与奠定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础,并且通过设计实践使这个风格在世界广泛流行和使用他自己也逐渐成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精神领导人。

阿尔明·霍夫曼在设计和设计教学中特别强调美学的原则,强调功能好的前提下应注重形式美。霍夫曼逐渐把设计的重点放在几个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上,他在教学与设计中,都强调设计功能和形式,设计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平衡、协调、和谐。他认为平面设计中不同元素的对比和统一,是设计中如同呼吸一样重要的关键。

艾米尔·路德认为,无论是在版面设计上还是字体设计上,高度的可读性和易读性是关键,是设计的原则和出发点。他在版面设计教学中强调学生注意版面上空白区域,或者称为“负面”区域。路德在设计上也非常注意设计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功能鲜明的特征,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方格网络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系统结构,把平面设计的各种因素安排在这个系统架构之中,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和谐以及统一中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路德是最早认识到“通用体”这种新字体的重要性的平面设计家。

布鲁克曼设计的海报

纽约平面设计派

战后美国广告设计的代表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美国设计家保罗·兰德毫是其最重要的奠基人。

阿尔温·鲁斯提格为派拉蒙家具公司设计了“鲁斯提格椅子”

布兰布利·汤普逊荣获美国平面设计协会金奖,并入选艺术主管俱乐部名人堂

索尔·巴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大师之一,是一位电影片头设计大师

乔治·钱尼荣获美国平面设计协会金奖,并入选艺术主管俱乐部名人堂

6

BCG设计事务所,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保罗·兰德认为平面设计是针对各种各样的观众的,并不是单纯针对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因此,设计虽然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高度秩序性,版面结构应该有条不紊和逻辑性,但是,平面设计的效果同时也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活泼的、引人注目的、让人开心的,所以他很早开始采用照片拼贴等欧洲设计家创造的方法,组成既有理性特点,又有生动的象征性图形的新设计风格来。

兰德对于平面设计的各种因素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色彩、空间、版面比例、字体、图形和其他视觉形象的布局等等。对于他来说,设计就是把这些复杂的因素以能够达到最佳传达效果的方法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他很早就开始为美国的一系列大型杂志刊物设计插图和封面,比如《老爷》、《服装艺术》、《方向》、《肯》《科罗涅特》、《玻璃包装》等等,在这些设计上,他的这种风格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深受当时的美国读者喜爱。

兰德出版了包括他的大量企业形象和其他平面设计的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以自己的80多个设计作品表达了他的设计思想。这本书在美国和世界的平面设计界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许多大企业的设计顾问,负责这些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和形象设计的运用,对于促进企业总体形象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保罗·兰德

保罗·兰德设计作品

天津艺术设计考研班,图优优设计考研《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七章重点

1.工业体系的形成

2.乌尔姆设计学院

3.战后重要设计师和企业

4.美国战后工业产品重要设计师

5.伦理设计观念

6.人体工程学

7.国际主义风格

8.战后平面设计的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天津艺术设计考研,艺术考研党在家学习《世界现代设计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