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动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本科毕业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而且从历年趋势来看,每年的报考人数的增速都在扩大,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同学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样的行为呢?

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本科大学生追求考研,尤其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依旧选择考研这条路,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也一定是为了一些“私利”。

但是“经济人”假设理论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而且用在考研这件事上确实也不太合适,可是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件事上来看,同学们选择的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动机的,根据动机理论,“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很明显,“目标”就是指成功地考上研;“主观愿望或意向”就是指做出考研的选择;这个“一定方式”就是同学们的需求。

简单点说,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考研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下面我们就用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本科大学生们的考研动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布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为了讲清楚人们的行为动机(需求),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们的行为是取决于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只有那些还没有满足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行为、成为动机;二是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会存在高层次的需要。

虽然需求层次理论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是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我们能够得到两个结论,也是文章的假设前提:一是每一个本科毕业生都是存在需求的,而且需求是分层次的;二是这些需求是能够成为动机并使这些毕业生发生行为的。

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本科生的考研动机

上文提到,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简单的分为五个层次,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待,不是那么的严谨,因为这些需要并不是这么的层次分明,有可能会两个层次的需要同时存在,也有可能先后顺序不是这么明显。但是它的理论逻辑确实是符合我们日常实际的,下面将从低到高分别讨论这些需要是如何转变为考研同学的考研动机的。

(1)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是指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众所周知的是,2020年我国将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所以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人人都可以满足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没有这个层次的需求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是更强烈的。衣可以是更为高档的衣、食可以是更健康和美味的食物、住也是有城市和城镇之分、出行也可以追求更好的交通工具。这些都是对于生活质量的渴望和需求,而生活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的薪酬和收入。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更高的薪酬,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将考研作为自己的人生跳跃的台阶。

(2)前面我们有讲过,由于时代的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并不能完美地诠释如今人们的动机,例如第二层次的安全的需求。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安全的需求更多的是由国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保障,因为这个层次的需求很难成为动机并引起人们的行为,所以这里直接跨过这个层次。

需求理论中第三个层次的需求是感情和归属的需求,主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等,人是社会人,从来都不是孤独的个体,我们的基本活动也都具备三个特点,分别是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所以感情和归属的需要,一直都是我们进行的社会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之一。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层次的需求似乎与大学生选择考研的行为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属于处在中间的过渡层,是从物质过渡到精神层面。大学生是属于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他们的思想和追求也是属于高层次的。那么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对友情还是爱情,亦或者归属感都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那么他们就必须通过努力使自己进入到特定的圈子里,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大学生的归属感肯定不会是在厨房,那么考研就成为他们进入特定圈子的途径。

(3)在需求层次理论中,第四层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毫无疑问从第四层次开始就是完完全全的精神层次的需要了,就从自尊和受他人尊重两个方面来分析: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心态,自尊心态是怎么成为考研动机的呢?那是因为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会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和期待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当现实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期待时,就会出于自尊心理去拒绝现实,选择继续向上。当前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大不如前了,出于这种心态大部分本科生就会选择继续深造,这属于是考研同学的内在动机。

受他人尊重则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威,因此为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威,本科毕业生会选择去考研,通过考试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更多,通过读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权威。例如学生通过深造让自己成为律师或者医生,富翁通过慈善来争取名利,乃至使用暴力来证明强悍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受尊重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大学生也不例外,这种需求就会转变为他们考研的动机。

(4)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了,在马斯洛的认知中,这种需要“就是人希望越变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实现他所能实现的一切欲望”。曾经有过有关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内在动机调查,其中有58.3%的同学表示“国家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青年大学生理应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希望通过考研开发自己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且能够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和提升自己,为未来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基础。他们把考研、成才、立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在潜意识里,这些都是他们选择考研的动机。

此类同学出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深造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然后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我们最理想的考研动机了,将这种崇高理想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完美的融合了在一起。

总结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在1943年提出的,在这期间又发展出很多相关的需求理论,都是为了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励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的优劣我们暂且不去评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还有很多关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争议,但是它依旧被我们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职场中。虽然人的需求层次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划分,但是将近一百年来的检验证明,它的理论逻辑仍然是符合我们现代人的行为动机的。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看起来也还是很贴切的。只不过通过分析能够很清楚的看出,将五个层次的需求按照先后顺序来进行看待似乎没有将单个层次需求的优劣按照先后顺序来看待更合适。

也就是说,与其说是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先后的对本科毕业生产生激励成为他们的考研动机,不如说是这五个方面的需求不分层次共同对本科毕业生的考研行为产生激励,共同作为他们的考研动机,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关考研的社会现状,有助于看透“考研大军”背后存在的逻辑,能够更直接的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去踏上考研的道路;从需求的角度看待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也有利于考研的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处境,端正自己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动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