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高考志愿真的会决定你一生吗研究生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_网易...(高考志愿真的会决定你一生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大学与专业选择,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每个人的高考志愿都是ta殚精竭虑的选择,然而出于各种原因,或见识不够,或信息闭塞,或分数不匹配,很多人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悔恨不已,甚至抱憾终生。

你后悔自己高考报的志愿了吗?你有没有考虑过改行?本期北小河fm来聊一聊报志愿的得与失。 (音频内容见北小河fm公众号)

【本期话题成员】王晨光,60后,1988年参加高考冯立宏,70后,1993年参加高考大河孙,80后,2001年参加高考王可嘉,90后,2017年参加高考

【内容概览】

大河孙:专业选择对于每个人将来一辈子所从事的工作多少都会有关系,有的人关系多一点,有的人关系少一些,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

我是2001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这个是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报了青岛海洋大学的海洋专业,那时候对海洋有兴趣,希望去探索海洋。不知道为啥那年分数特别高,可能是因为2001年北京奥运会它是承办城市,影响它的录取分数了,就差了一分,后来就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这个也是刚刚够录取分数。

为什么选生物系?因为我高中是生物课代表,也希望能够探索生命秘密。为什么选华中师大呢?其实完全不了解这个学校,我们那时只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有一次华中师大一附中给我寄了一份高中化学辅导材料,就知道了有这么个名字,于是稀里糊涂报了这个学校。

王晨光:作为一个33年前的高中毕业生来讲,参与这个话题可能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因为我们那时候考大学和今天考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高考时,录取率5%左右,而现在达到了90%。

我是88年毕业于山东郓城一中,当年我们县有七八所高中,每年考上大学(包括大专)的有三四百人,但主要集中在我们郓城一中,其他的所有中学加起来也考不上几个,所以这个形势非常严峻。

那时候高考有预选制度。在郓城一中,很多人是没有高考资格的。我们应届毕业生8个班有500人左右,还有复读班也有差不多的人数,所以我们那一年高三学生有1000人左右,而1/3的人通不过预选,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高考。

幸运的是,我当时还有一定的选择权,一个是我在班里品学兼优,在高中大部分时间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从高二开始一直到毕业,还担任校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我在上千人的毕业生中,每次考试成绩最差也在20名左右,最好也曾经考过全校第三,也参加过全国数学联赛,在我毕业前期也入了党,当时在高中入党是非常少的,我们上千人也就3名党员,这对入学尤其是保送还是很有利的。所以当时推荐保送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我希望去北京读书,并且希望是师范类,所以我就放弃了这两所学校。

因为北京师范大学当时在我们学校没有保送指标,我就只能参加高考,所以在当时报考院校的时候,我第一志愿就填了北京师范大学,那时候跟现在还有点不一样,考完未公布分数就要报志愿。

当时第一志愿就是生物系,下面是数学系,其它我都记不太清楚了。为什么选择生物系?因为1988年的时候中国有了一定的开放度,当时老师也经常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所以也就选择了生物系,倒不是因为自己多喜欢生物专业。当年我选择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是受家庭的影响,因为父母都是老师。



2015年6月25日,河南郑州,河南农业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举办普通高招现场咨询活动。图片:cfp

冯立宏:我的高中是河北的昌黎一中,它保送的基本上都是河北的高校,像河北师大,所以我们那里排名前面的学生都不会太考虑保送的名额。我是90年代参加高考的,当时也是高考完了之后估分再去报志愿。

那时候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来源基本上就是老师的经验数据,大部分父母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具体到我自己的话,当时父亲在我高二的时候去世了,我父亲在沈阳工作,我们是在昌黎,受限于当时的户籍制度,我们没有办法跟随爸爸的户口。实际上我选择去沈阳读大学,就是基于一个朴素的想法,因为我之前在那生活过,就觉得应该去那个地方缅怀父亲,然后就选了沈阳的东北大学。因为我父亲之前是无线电方面的工作,我就觉得我也报无线电,所以就报了计算机系的无线电专业,也就是后来的通信工程,当时一共是4个班,每个班差不多30个人。我们那个时候很快就扩招了。我们下一届就是5个班,再下一届就13个班。

我报无线电专业就是想走父亲的路径。当时父亲每年回来2次,他每次回来,邻居就特别高兴,他们都纷纷找父亲去修电视,然后他也挺享受被需要的感觉,人家就会让他留下来吃饭,于是每次到吃饭的时间,妈妈就派我去叫,其实往往叫不回来,人家就使劲挽留,但是这个过程对我的影响很大,你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大河孙:你们下一届就是5个班,再下一届就13个班,这说明扩招了,更说明了说你们这个专业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比我们生物系发展要快很多。

王可嘉: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2017年高考生,因为我中考发挥失常进的北京八一学校,在进高中之前,我对这个高中完全不了解,它其实比较注重素质教育,平时抓我们学习也不是很严,我高一的时候不用怎么学就能考很好,然后到高三才开始努力,但所有人在高三都会努力,所以就有点晚了。

高三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计划出国,但高三出国的话,就要同时参加托福和sat考试,就有点来不及。我在知乎上看到了转学这条路,于是就想好了大三要转学,这样就不用参加sat考试,而只参加托福考试,然后用本科前两年的成绩来申请国外的大学。

这样的话我肯定就会选择大城市,在北京找留学中介或者学习英语都比较方便,另外我本身特别喜欢数学,所以我当时报的所有学校的第一志愿都是数学专业,然后我还特意去问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就问他们数学系的分数线比提档分数线高多少,他跟我说这个不是很热门,一般高4、5分就行,结果那年恰好非常热门,高了可能有10分,结果我就差一分没进数学系,最终被调剂去了土木工程。

其实土木工程在北京工业大学是唯一一个双一流专业,一个年级有10个班300人,因为我知道自己要转学,然后大一、大二在国内都是选修高数这类比较基础的课,要把出国留学绩点(gpa)提上去,这样才能好转学出国。

后来到了美国新泽西的罗格斯大学,这就有了重新选专业的机会,大家都说数学有点太理论,就想学偏应用的专业,于是选了统计学。后来发现编程也很重要,就辅修了计算机,最终是统计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双学位毕业了。

大河孙:冯博士,从你20多年大厂的经历来看,学计算机或者说学数据科学这样的专业还是最好找工作的吧?

冯立宏:对。不过我原来大厂有20来万人,其实学计算机的有一半就不错了,研发部门编程的多一些,但市场部门就有各种专业背景了。

大河孙:回到我们生物学领域,虽然我跟王老师都是读生物系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差别很大了。王老师做了几年大学教授,现在做药物研发,我几乎是一直在做媒体,很不一样。

从媒体这个行业来看,它是最不受专业限制的,甚至很多媒体单位就要求不招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很多文科专业没必要去大学,大部分内容自学一下就差不多了。像新闻专业更是这样,比如说什么样的记者叫好记者,什么样的编辑叫好编辑,ta一定是从实践里边出来的,你写过很多报道,做过很多调查,一个勤快的记者差不多都能成为一个好记者。

现在的报道很多时候是垂直领域的报道,比如说科技领域的,如果你是软件工程或者是数据科学出身,可能对大数据理解更加到位,可能去垂直媒体更受欢迎,就像我学生物去报道一些生物学领域的进展,就更容易理解哪个进展或者哪个事件是更重要的。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做的播客,这也是媒体的一种形式。而现在大学里边新闻专业可能没有几个老师在研究播客,更别提给学生上相关课程了。



图片:cfp

王晨光:刚才听了可嘉介绍她的求学经历,我还是很有感触的,首先是现在年轻人有这么多可选择的,我们那时候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权利去选择的。另外感触很深的是她头脑非常清楚,喜欢做什么已经想得清清楚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路径也都非常清晰。

我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将来事业上一定要专,但是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杂,这一点是我个人的一个经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第一门接触的专业课好像就是植物学,当时我对植物学特别感兴趣,还参加了一些植物识别小组,可以说在北京街头公园里面花草没有不认识的。

读研究生就去了广州医学院也就是现在广州医科大肿瘤研究所,当时在研究生的选择上其实也是很偶然的,这也是我想表达另外一个话题:专业选择上只要不违背你个人的意愿,不讨厌这个专业,其实对你将来从事的事业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毕竟是本科阶段。别说本科阶段,即使硕士、博士阶段都还属于你的个人教育的提升阶段,这不应该决定你将来的职业,尽管这个大方向是差不多的。

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在1992年开始做肿瘤免疫研究,算是较早入行的,现在这几年肿瘤免疫比较火,期间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回到北京师范大学,和301医院合作又是这个领域的病理专业。

临近毕业的前一年,导师又给我一个任务,纯化一种植物组分,他认为这种组分有抗肿瘤的作用,所以我当时又折腾了大半年的纯化分离,这个研究也没发文章,也没成为我毕业论文的部分。

当时深圳、珠海那边改革开放做得有声有色的,我刚开始也在那边找到了工作,后来又觉得有点不甘心,觉得自己在各方面还有所欠缺,最后又选择了继续读书,我就读了发育生物学博士,是做受精发育的,也就是卵子如何成熟,成熟到哪一步才能够受精。

美国博士后期间又转回了肿瘤领域,但是做的肿瘤领域跟之前肿瘤免疫关系也不大,就是细胞增殖调控相关的。后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重点又放在了代谢肿瘤学这方面。整个过程直到我确定自己将来实验室研究的方向之前,我一直在学习中,包括现在也一直在学习中。

后来我到协和又做了两年多的教授,其实是放射医学领域。当然作为一个专业内的人就会知道,这些领域是非常密切的,因为我之前做的都是跟肿瘤细胞的dna损伤有关系,而放射生物学的一些损伤也都是dna层面的东西。比如去年我们公司第一款推向临床一期的放射增敏剂,就是能够增加肿瘤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让肿瘤细胞更容易被杀死。

冯立宏:现在“卷”得很厉害,好多单位在招聘时,只要985和211院校的毕业生,所以还是应该努力考一个很好的学校。

王晨光:这个现实其实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功利性。我当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是河南一所学校本科毕业的,后来硕士研究生是在山东医科大齐鲁医学院,读书期间有2年是在美国的实验室完成的,他的硕士课题非常优秀,也发表了很多篇文章,在我那边他发的文章是相当多的,回到国内之后,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又读的协和的博士。这一路的资历按说够了,但是毕业找工作就遇到了问题,他去中日友好医院找工作,面试都没问题,科室的主任都很满意,最后行政审查这一步,因为本科不是211毕业的,直接就给卡掉,后来没办法就只好去了别的医院。

大河孙:理论上还得追溯一下你上辈是不是地主才行,感觉有成分论。当然这个比喻有些夸张,但按照这个逻辑,他们还可以追溯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出身。这其实是他们懒政的一种方式,也是阶层固化的一种表现,他们没有办法来分辨人才优秀与否。

王晨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这种教育体制驱动学生或者父母做出这种选择,本身带来的后果又是进一步地加重这种不平等。

王可嘉:我想补充一下,在大一结束,北京工业大学有一次让你转专业的机会的。



2014年6月25日,南京,考生和家长在一家参会高校展台前咨询。图片:cfp

大河孙:我们那个时候还不能转专业,但转行的是有不少的,比如说我们学生物,我们入学的时候就看到大门口条幅写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是传销式的一种蛊惑人心的话,现在回头看,这句话也没错,它确实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很重要,但是对于找工作的话就不是那么友好,至少比计算机科学来说要差很多。

我应该是算转行的范畴,还有的同学在大学就瞄准了要转行。一个同学辅修了心理学,他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做一个心理学的专职教师。还有一个同学一心要做金融,他可能是被调剂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大一开始就想着要跳出这个专业,最后考研考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人家转行是必然的,像我转行不是必然的,我当时还想着走王老师做科研这个路子,但是后来发现不一定适合自个儿,就转行到媒体。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做研究还是很累的,确实要耐得住寂寞以及很多不如意,也不一定能成功。

王晨光:北京师范大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老师的,但是我们班当老师的可能最多也就一半,但是他们很多也做得非常优秀,不少都已经成了各地著名中学的校长,包括北京的几所著名中学的校长。

很多转了行。像我现在还是做制药,跟生物医学还有点联系,很多人转的跟生物完全没关系了。在90年代中期,那时候一批人选择转了计算机行业。我们班当时大概七、八位出去读博士的,最后有4个现在做it,都做得不错,还有一位做了美国一个联邦的法官。在国内工作的,还出了几位会计师。我听说还有一个同学在北京做餐饮供应,反而是做专业的相对来讲变成了少数。

但是你说大学的专业不重要吗?它依然非常重要,它是为

你以后的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大河孙:王老师刚才提到对植物分类兴趣特别大,其实我对那个是没兴趣的。植物学教材很枯燥,要记很多东西,我们还去庐山实习去分辨植物,然而没兴趣记不住。学的最好的那几门课,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还有细胞生物学,也就是考研究生的那几门专业课,这些课它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学起来也有意思。

即使我在从事媒体工作以后,有时候还要去学这些东西,报道的时候还要去查很多资料。如果说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是100分的话,大学学的可能只有10分。

冯立宏:我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一个比较实在的专业,就是说未来至少在小地方也用得上的专业,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否则的话你学一个文科的,比如中文专业那种,然后像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求仁得仁”这种,这是令人绝望的专业。你要学一个能学到东西的专业,对你的大脑有训练的专业,不要学“求仁得仁”这种专业,这种真的是4年你会越学越傻。

王晨光:我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好像是充满了盲目性,有时候跟朋友聊天,我就跟他们说我现在的职业选择就是当年一秒钟决定的。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对生态学是最感兴趣的,就一心要报生态学的研究生。当时北师大生态学是非常厉害的,刚刚成立了一个环境科学研究所,比较难考。我当时报的导师是招2个学生,有一个是北大直接推免,剩下一个名额有20多个学生报考,我当时考了第7名,那显然是没有任何希望了,那就面临着调剂。当时毕业论文我都是在生态老师的实验室,每天在温室里面研究虫子口器是怎么来咬黄瓜叶子的,我导师把我推荐到北京农业大学(现在中国农业大学)做棉铃虫研究的一位导师,这个也比较符合我的想法。因为我老家郓城,有一年我家的棉花不得不全部拔掉,因为被棉铃虫咬得已经没有任何收成了。

当时有一点我不太满意的,它是一个山东那边的定向招生,毕业之后你就要回到山东去,但是选择并不多,那边导师也同意接收我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档案从这边拿到那边去。本来当天就要送到北京农业大学,送去之前需要去系办公室盖最后一个章,到了二楼去盖章的时候,就听着有人对着招生办老师喊 “有想去广州读研究生的吗”,我在楼道里听到这一嗓子,马上说我去,然后盖上章,党委副书记就陪着我到了北太平庄的邮局,直接把我的档案寄到广州去了。

全现在公众号呼叫转移,由“液态青年”接力,继续关注当代青年人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液态青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高考志愿真的会决定你一生吗研究生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_网易...(高考志愿真的会决定你一生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