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23岁研究生坠亡,学校回应太决绝,“时间”和“体系”成焦点(南邮研究生坠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10月25日,陕西一位23岁的研究生王南,在西北大学坠楼身亡,他的哥哥发帖称学校和导师都联系不上。帖中图片很快被“屏蔽”,于是他在28日继续发帖。
这次的帖子,大意有三点:第一,说明坠楼地点是西北大学化工学院7楼;第二,声称学校将遗体拉到太平间,并没有通知家属;第三,提及王南生前曾给家里打电话,说导师羞辱自己,让自己压力很大。
王南的父亲在事后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说王南是2020年研二的时候从延安大学前往西北大学学习的,当时说只去两个月,没想到两年过去还没结束。10月19日,王南曾打电话给他说,自己不想在西北大学给老师做研究了,想退学。他怀疑自己孩子的死与导师的压榨有关。
一、哪里的学生?王南的父亲称,在与学校的沟通过程中,学校一直不承认王南是西北大学的学生。我认为学校的说法不能说是错的,因为王南研究生就读的学校是延安大学,之所以在西北大学学习,是因为延安大学的导师把他送到西北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换个角度看,西北大学的说法也是够决绝的。学生毕竟是在西北大学离世的,这个时候表示“他不是自己学校的学生”,似乎有急于撇清关系的嫌疑。再怎么说,王南也确实是在西北大学学习;再怎么说,王南也算是两校联合培养的学生。而说到联合培养,咱们就不得不提这一段联合培养中的“神秘时间长度”。
二、神奇的时间?还记得王南的父亲是怎么说的吗?原本说去两个月,结果两年还没结束。问题来了,延安大学为什么要把王南送到西北大学?时间为什么从两个月延长到了两年呢?这要从王南在延安大学的导师和在西北大学的导师说起了。
王南在延安大学的导师姓吕,他在西北大学的导师姓陈,吕老师和陈老师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师兄弟的关系。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王南的联合培养源自两位导师之间的关系。
既然是联合培养,就应该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原本两个月的培养周期延长到了两年?吕老师为什么拒绝让王南回到延安大学?陈老师为什么要一直留着王南?这些问题,就有待后续调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三、僵化的体系?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前者的话语权显然更强,后者相对比较弱势。近些年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渐渐从“哪个导师学问大、教得好”变成了“哪个老板平台高、经费多”。有些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渐渐从“哪个学生天赋好、基础牢”变成了“哪个徒弟更听话、更勤快”。
你可以把以上的这些变化看成是更实际的选择,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是很现实的

选择,或者说是很功利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之下,有些导师拉来项目,安排工作,让学生们替自己做事,但自己在指导上所花的力气没有多大;有些学生看重资源,背靠导师,快速发文章寻求毕业,甚至想好了在职场如何利用导师名气。
平心而论,有些时候,导师面对不成器的学生愁白了头;有些时候,学生明明够格毕业却被扣住不放。师生双方既看重利益,也被体系困住,做不到进退自如。
四、智慧的应对?就着王南身上发生的事,我想说一说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们,怎样去面对读研不顺的困境。
第一,交朋友。读研过程中,无论如何得交一两个好朋友,有共同话题、能互相倾诉、可缓解压力的那一种。
第二,有爱好。阅读、
观影、戏剧、音乐、花草、宠物,无论你发自内心喜爱哪一种,它都能成为你纾解压力的方式。
第三,可举报。实在碰上不靠谱的导师,可以保留证据大胆举报。举报大不了鱼死网破,用不着付出生命。即便学校不管,你还可以找媒体。
第四,能退学。不就是学位吗?拿不到就拿得不到,大不了退学就是。失去学位,浪费时间,总比失去生命,家人悲痛要好一些吧?
作为学校,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还是必要的。作为学生组织,定期搞“研究生吐槽大会”有益于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预警”的时候,别只单方面施加压力,谁也不知道哪一根稻草会把骆驼压垮啊。
对于王南身上发生的一切,你怎么看?对于当下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23岁研究生坠亡,学校回应太决绝,“时间”和“体系”成焦点(南邮研究生坠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