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上

772761分之一!研究生真的烂大街吗激增15倍!考研这么难真的值得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研究生太难了!

?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数23年激增15倍,已连续两年招生人数超过110万!

?

研究生多到什么程度?——全日制研究生抢宿舍的新闻登上热搜。有学校新入校研究生住宿实行“差额选择”,选个宿舍都要靠“抢”靠“抽签”。近期,又有不少学校将研究生的学制延长,意味着时间成本骤增。

?

一边是“年年扩招”,一边却是“资源紧张”,但最让学生颤抖的还是就业难问题依旧。“大众教育”时代到来,“白领过剩”成为问题,在“就业”场景中,理论科研已不敌技术应用。此刻,相信每一位考研er的心都在动摇:

?

2023年考研,还值吗?

?

??

与772760人赛跑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研究生教


育招生117.7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毕业生77.3万人。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1年毕业研究生的数字可精确至772761人,比2020年增长4.4万人。

?

而纵观教育部历年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1998年至202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一直处于增长趋势。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曾指出,近10年间,我国便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加快建成研究生教育大国。

?

?

不过,研究生真的太多了吗?

?

实际上,还是不够。

?

从横向比较看,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0万人,其中研究生72.1万人,占比为8.3%(博士生约占0.8%),而美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占比为33%,其中博士生占比约为6%。在新增就业人口当中,美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约为15%,我国尚不足1%。整体上,目前我国每千人中的注册研究生数约为2.2人,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在9人左右。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有不断发展的空间和需求。

?

从1978年


我国研究生招生仅1万余人,到1998年的7.25万人,再到2021年的117.65万人,激增的研究生里在只有少数人才能站上的学术金字塔面前,意味着考研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成为考研的最终目的。

?

?

但凡事“物以稀为贵”,早有人提出,研究生队伍的壮大或许将产生“蝴蝶效应”,搅动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然而,叠加疫情冲击、市场经济放缓、新锐行业吸纳新人能力疲软,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正式从幕后走上台前。

?

一方面,研究生的整体就业优势并不明显,个体差异较大。整体来看,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年龄偏大且薪资期望偏高;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硕士生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偏弱。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都存在较大差异,毕业时真正从事“高精尖”高位的人仍是少数,而稀缺理工类专业与人文社科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大相径庭。

?

另一方面,“备考型”就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新模式,毕业生集体奔赴“体制内”。疫情以来,就业岗位缩减,报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等工作的学生更加扎堆集中。对于尚未做好就业准备的学生来说,“考试”成为某种“路径依赖”,只要能继续“上岸”,人人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今年,增加就业机会的措施也在继续加码。如6月底,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除部属高校外,中央院所、中央企业以及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都需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意图实现就业与科研的“双赢”;8月初,2022年全国下半年征兵工作全面展开,今年首次将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青年征集年龄放宽至26周岁,优先批准理工类大学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侧面在为就业市场这片“堰塞湖”疏通拥堵。

?

??

学历≠学力

?

为什么取得研究生学历依然面对就业难题?除了数量增加以外,研究生培养质量仍然是本质原因。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来看,一纸学历并不代表能“上来就用”,专业是否匹配、能力是否到位,是就业市场用人的首要因素。

?

文科硕士,就业底层

?

不好就业,最大可能是和所学专业相关。有研究调查了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地的12所高校2019届硕士生毕业状况,发现理学工学的硕士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

截图自论文《一线城市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

?

根据研究数据,在求职期间收到录取通知数量方面,理工、经管、人文社科艺术等学科收到>4份录用通知的比例分别为40.6%、32.97%和22.66%;在月均收入方面,理工、经管、人文社科艺术学科硕士的月均收入>8000元的比例分别为73.96%、64.2%、34.75%;在对就业现状满意程度方面,理工、经管、人文社科艺术硕士分别为61.95%、57.14%、50.78%。

?

近年来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加大了理工类人才需求,带动相关专业就业。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理工类学科岗位需求旺盛,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情况不佳,89.5%的经管类求职毕业生截至4月中旬仍未签约。似乎通往未来的人生钥匙,已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一个月,甚至更早,便已标好了价码。

?

学校层次,就业资本

?

不好就业,可能还跟学校层次相关。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截至2022年4月中旬,双一流院校获得offer比例为61.8%,普通本科院校仅为42.8%,而专科院校则以48%的比例同样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

?

?

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高校层次是个谜,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基于高校本身的深厚底蕴与科研教学实力,这种“符号资本”无形之中便代表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与成长性,亦如保研比例有向“双一流”院校倾斜之趋。

?

但即使专业对口,学校层次到位,“出厂设置”是否与用人单位要求匹配,毕业时个人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存在差距,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本科应届毕业生读研,对就业重要性认识不够,就业能力不强;而有过社会工作经历的学生,读研目的性较强,对工作的要求较高,求职过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确,考虑的因素也更多。

?

值得注意的是,逐渐趋向饱和的中高层就业市场,未必有能力一味吸纳高学历人才;而有些岗位与高学历人才并不适用,大材小用反而换得一心惆怅。

?

?

??

2023年考研,不值吗?

?

“值”与“不值”是一场永恒的辩题,围城内与围墙外的人各有说法。

?

我们已知的是,从目前来看,提升学历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学历通胀的速度,选择工作还是深造,在多数人面前已经无法称之为选择题,无论是应届生提高工作起点,还是打工人提升职场竞争力,深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为0.2%,到2019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1.1%,也就是说每100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拥有研究生学历。不可否认,这个比例会不断上升。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扩大,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将越来越高。

?

但就像学习经济学本身并不会使人富有一样,理论研究既不会直接递给你致富的工具,也不能帮助你在象牙塔中逃避就业,往往使人对规律的运行方式有所洞见,在抵御焦虑的洪流中寻得一丝清醒。在找到人生的热爱与方向后,或许考研才能真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希望2023年考研人,终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上 - 考研网上辅导班有用吗 > 772761分之一!研究生真的烂大街吗激增15倍!考研这么难真的值得吗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